青年應該怎麼看待自己?又怎麼看待與家庭、社會的關係?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讓下半輩子可以享受更性別平權的社會?而不用等到死後實現,而自己享受不到成果? 作為青年,作為性別平權社群的一份子,我們又應當如何正確地看待自己的信仰?如何讓自己的信仰成為推動青年賦權與性別平權的助力? 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E-Mail:wei2ann@gmail.com
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性別大補帖:性別人生友伴的愛
■王晧安
回首關心性別議題,成立學生性別組織,到全國性別議題社會團體,加入不同的性別專業組織,很紮實地經過12年了!時間過得很快,我從一個高中生,變成很難再說自己是性別領域新鮮人了。雖然性別議題太多、太廣,常常要學習很多新東西、了解不同層面的婦女與性別議題、關心不同背景、不同位置的性別處境,也許在青少年性別議題上,有時候難免覺得孤單,但仔細回想,長年一起努力的伙伴還真不少!
這段時間,每個人對性別領域關注的議題不盡相同,但相同感受社會性別不平等現象依然存在,相同感受仍有好多好多事等待我們繼續努力,發現社會真的在眾人努力下持續進步,總覺得做得不夠,因此一直有新的目標可以努力。因為感受各種問題的存在,而不敢輕易滿足於現狀,怕因此偷懶了,怕因此懈怠了,怕因此未盡知識份子應盡的責任。
路途上,最重要、彼此支持的不外乎是一起共事的伙伴們。突然發現,有一些人離開。有一些人曾經付出很多,但各種因緣,讓彼此分散各地,或因為工作的關係、到其他地方學習,或家人或伴侶的因素,大家沒有繼續一起共事。每當別離,難免感傷,時間長了,發現只要繼續在不同位置努力,總會再遇到,再相知相惜;有些人來不及道別,自然而然失聯,總需要一些因緣,志同道合的人才能聚在一起做事。
因為有愛,有一些伙伴,很難得地一起共事、相處了7、8年了,大家仍在,依然在同一個組織付出、為相同的理想與目標努力。有時候我們笑說咱們的「孽緣」怎麼這麼深,一路上互相漏氣求進步,當有人先看到特定性別議題的重要性時,先拋磚引玉,彼此也誠懇地給予不同的觀點、聲音,提醒不足之處、彼此勉勵。那種珍惜彼此,無論別人分享的是正向或是負向的意見,似乎都甘之如飴,這種感覺真的很幸福。我們之間不再只是工作伙伴,不知不覺已成為相知相惜的人生友伴哪!
我們在一起,常常不是為了什麼個人的私利,反而是大眾、社會的利益,關心一些社會大眾可能還沒意識到、感受到的重要議題,努力讓更多人了解,讓更多人能夠體會,讓更多人一起參與及關心。
但也有不容易的地方,常有人說學性別領域或是女性主義的人「很批判」,因此要與一群具批判性思考的人一起工作有時候滿不容易。每個人的觀點、切入角度不同,因此有時覺得溝通滿不容易的。尤其是主辦、主事、執行的人很辛苦,但給予意見的人也是用心良苦,做事的人花出心力總希望聽到肯定、鼓勵,不然真的很難再做下去。正所謂良藥苦口,當伙伴們提供批判性意見的時候,特別寶貴,往往一針見血,要如何不傷和氣地提供寶貴意見,維繫未來合作的關係更需要好好經營。
終究,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鬥爭讓人感到不易相處,也讓合作目標不易達成;因此在這時間以來,特別能感受和善態度、「理直氣和」真的非常非常重要,用柔軟的話語膚慰彼此、繼續努力,常常得自我提醒,才不會傷了身邊重視的人。尤其是,內容既然可能不重聽,那氣度上、口氣上還是要溫和一些,謙和一些比較讓人可以接受,這也是陰柔與關懷美德的發揮吧!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性別大補帖:「少數」其實沒有這麼可怕
■王晧安
衛生署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在臉書上發表「人權報告落落長,同志結婚又何妨,推說社會缺共識,虛晃遠景太牽強;同性結婚應保障,忠貞伴侶才正常,愛滋性病易控制,社會福氣同志暢。」批評國家人權報告流於形式,認為以衛生及疾病防治的角度而言,同志婚姻合法化有助於愛滋防治,期許各部會排除萬難推動。
2001年法務部突然宣布,完成人權基本法的草擬,媒體以頭版刊出,誤以為同性伴侶的婚姻權將獲得平等的對待。2003年行政院完成人權基本法草案整合,向國際宣傳台灣將使同性婚姻合法,讓國際人權組織誤會台灣官方積極保障同性婚姻權。10年來從扁政府到馬政府,只看到兩朝消費同志婚姻議題。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完全虛設,每年寫寫人權報告,卻未見官方對台灣同性婚姻權有任何實際的推動與作為。
近來幸福同志美瑜、雅婷佛化婚禮之後,投書總統府呼籲同志婚姻合法,但總統府將函轉給內政部。內政部又推說這是法務部的事,法務部又再次搬出需要文化、社會接納多層面考量的說法,彷彿總統大選時候選人們「仰賴社會共識」的換句話說。
有教授最近在師資培育課堂表達,釋昭慧法師為同志進行佛化婚禮,這是佛教中的少數,且支持同志婚姻合化法的基督教會也只是少數。暗示同志婚姻合法化背後的良善用意、祝福、平等、人權價值不太重要?「需要社會接納、社會共識」,或「支持的人只是少數」的說法,揭露出台灣的「少數恐慌症」。少數有這麼可怕嗎?尊重少數性傾向獲得婚姻帶來的權益與保障有這麼可怕嗎?
台南活水福音教會一群學生,因為教育部推動多元性別融入中小學課程綱要,宣稱將使國家走向毀滅、摧毀「家庭」,而要為台灣環島祈禱,將多元性別對社會的影響誇張化、災難化、妖魔化。台南另一群大學生為了發出不同的聲音,8月21日到台南活水福音教會外表達「尊重多元性別」的立場,並為同志婚姻合法化禱告,卻有大批警力與滿滿的人盯著學生們嚴陣以待。這幾名支持同志婚姻的學生,有這麼可怕嗎?
難得有政府單位主管公開發言,表達「支持同志婚姻合化法」,有些同志及政府單位批評施文儀,認為將同志婚姻連結愛滋防疫的觀點有歧視同志的意味。但施文儀是疾管局的官員,當然是從疾病防治的角度出發,雖然有些美化婚姻對疾病防治的效果,但相同支持同志婚姻合法化,同志婚姻與愛滋連上邊有何不可?是不是這些批評背後,也有對少數愛滋感染者歧視的意味?又是另一種少數恐慌症?
我認為,同志婚姻之所以有可能達成愛滋防治的效果,在於同志婚姻合法化有助於社會對同志營造更友善的氛圍,創造多元性別和諧共存的社會,同志獲得友善的對待,也較容易自我肯定,不容易自我放棄,在安全性教育的搭配與推動下,的確可能使男同志更願意保護自己與伴侶的身體、生命免於疾病的威脅。
同志不可怕,學生不可怕,多元性別不可怕,愛滋感染者也不可怕,少數真的沒有這麼可怕,只是需要更多的了解。希望府院有更多推動同志婚姻合法的行動,別再紙上談兵。
「真愛」再臨?關注台南活水教會之仇視同志言論、行動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52715691428581/。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性別大補帖:不懂疑/流性戀也很自在
■王晧安
小鈺現在對自己的性別認同是女生,因為生理上是女性的身體,但平常不太在意別人把自己看成是男生或女生,並不會因為別人把自己當男生或女生而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小鈺覺得性別認同與性別氣質的展現不一定得這麼固定,雖然目前的穿著還是比較符合社會大眾認為的女生。
對小鈺來說,無論是性別氣質或是性傾向都不想被定義,因此聽到疑/流性戀這個詞之後就覺得很自在,希望自己的性別氣質、性傾向能夠是模模糊糊的,不想要被限制的感覺。發現過去好像有一個性別、性傾向、性別氣質的規則在規範自己,很不喜歡這樣的束縛與限制,了解到其實自己一點也不想要在性傾向、性別氣質上有太多侷限,不想被一個定義鎖死。
不僅如此,小鈺發現認同自己是疑/流性戀後,在生活方式與態度上,開始有一些新的想法。像在衣服穿搭上,開始不會侷限自己的穿著一樣要怎樣,或符合什麼樣的性別期待,而會給自己更多的流動與跨越,而不會太在意別人的眼光要表現得典型陽剛或陰柔的定義。
別人怎麼看疑/流性戀呢?但跟別人說自己是疑/流性戀,並不容易讓人理解,大部分人可能缺乏對疑/流性戀的了解與體會,知道小鈺是疑/流性戀他們其實也不太知道怎麼回應,有些人甚至會充滿疑惑的,一頭霧水。很少有人能用疑/流性者的立場思考這樣的性別經驗,因此對疑/流性戀的認識總是模模糊糊的,小鈺也不會希望他們一定要了解疑/流性戀是什麼,大致有個概念就好,重要的是自己過得自在、快樂就好。
這樣的身分認同會不會影響伴侶關係呢?小鈺之前的交往對象知道自己是疑/流性戀時,真的有些不安,有時候會擔心小鈺會不會一覺醒來,自我認同變成另一個性別。小鈺也不知道該怎麼回應伴,因此她也不知道下一秒或隔一天會變成什麼樣。至少當下小鈺認同自己是女生,也可能不會變呀!但總覺得這種模糊的感覺對自己來說沒什麼不好,現在的伴就沒有這樣焦慮,沒有對自己疑/流性戀的認同有什麼特別反應。小鈺思考,如果有一天自己的伴想要變性呢?可能會用更彈性的角度去看待吧!
小鈺曾經嘗試把自己疑/流性戀的認同解釋給媽媽聽,但媽媽好像很難聽懂、很難理解,也很難接受,但不知道這種認同是什麼狀況,對小鈺來說,也是一種滿好的現況。
疑/流性戀現在仍不是耳熟能詳的名詞,但能提供認同徬徨、認同流動、不喜愛明確認同定義的人一個選擇,就像小鈺這樣,在性別認同、性傾向認同與性別氣質上,都給自己多一點探索的時間與空間,甚至讓認同成為一種更彈性、自在、自信的生活方式。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
覺青性電子報第8期 2012-08-13
覺青性電子報 第08期 發報時間:2012-08-13 05:00:00
報主: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 / 總編輯:王晧安 / 執行編輯:王靖鳳
總編輯/王晧安
台北大學異議性社團翻牆社學生反應,將於新學年開設的新生必修通識課程「大學之道」中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內容偏重特定(宗教)立場、傳達性別刻板、鞏固性別不平等、忽視性別的多元觀點,呼籲「重新規劃台北大學通識中心「大學之道」性別教育相關課程」:
翻牆社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NTPUCROSS
好友崔妮也為此事件寫了一篇專欄「屎缺變黃金?(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0708)」。
學生們的行動,我認為有幾個值得進一步重視的問題:
1. 學校通識教育課程設計需要含納學生意見,該課程影響學生學習權益,師生間需有更充份的溝通。
2. 學生性別意識漸長,但老師、行政人員依然廣泛存在性別盲,教職員工性別平等意識有待加強。
3. 通識教育課程設計與審核缺乏性別領域專長教師參與。
4. 通識教育應當重視民主、包容、批判思考等價值,何以允許特定宗教教育人員以「通識教育」的名義,進入學校實施特定、單一立場(異性戀婚前守貞、異性戀中心、男性中心、神認可的真愛、反對婚前性行為)的教育。
5. 學術自由與教學自主被特定人士,在違反學生受教最大利益與平等權益的教育前提下被濫用。
有些人認為,為什麼學生不要到課堂上再回應個別講師呢?為何要這麼大驚小怪弄連署,事情有這麼嚴重嗎?
問題在於這是「公立學校」,這是「通識教育」,這是「必修課程」,這是「性別平等教育」,我們怎能允許公部門資源只投入與提供給予特定團體、特定思想(甚至是極端思想)的內容進行未符合社會現實經驗的性教育、可能帶來罪疚感、忽視女性與多元性別主體、單一宗教教派思想融入通識教育/忽視學生宗教自由、傳遞禁慾卻未提供多元情慾/婚姻觀點的內容,給予剛上大學的每一個新生?然後要求在師生權力不對等的情況下,要求學生給予教師(尤其是外聘教師)挑戰?
會覺得學生們反應過度的,是覺得學生不應該有自己的聲音?學生不能要求適合自己、社會與國際化的教育內容?學生不能要求有符合性別平等教育精神的教育內容?而覺得公立 老師們可以任意安排教學,就算教導偏見、歧視也是學術自由應當保障的範圍?
如果今天課程內容呈現的是包括守貞、禁慾,以及其他的觀點,提供學生討論、思考與選擇,我想今天問題不會這麼大,因為學生有權選擇對自己而言良好的生活方式,但如果是只傳達單一價值的公立學校必修課程,用「性別平等」來包裝、實為性別偏見的課程捨棄也罷。
本期專欄有兩則與勞動有關的討論,一篇是逸咪分享母親身為「老麻姐」(年長麻醉師),在醫院裡醫療體制更迭造就的勞動處境,好用、專業又省錢的老麻姐成為在醫院地位與待遇不平等的問題。在青色半獸人專欄,討論的是7、8年級生的青年勞動危機,在大環境不佳的情形下,青年更要視危機為轉機,好好努力把握機會,扭轉未來。
在校園性別社團的部分,小怪獸提供社團幹部放下畏懼,好好發展,讓社團長成自己的樣子,不用擔心別人怎麼看、怎麼想,用心投入去做就是了。中興大學性研社的小佐則無私地分享自身曾經歷的性別社團串連經驗,社團間需要合作與共同努力,一步步的累積讓我們更有力量。
在性/別與國族議題上,陳停從與新移民姐妹3次性別教育的經驗中,反省過去所學的性別教育與知識是那麼地以臺灣為中心,不能夠忽視城鄉差距的問題,不斷地調整教學,是性別教育工作者值得一讀的文章。情慾議題在本期電子報沒缺席,約炮與國族有關嗎?約炮也要看血統嗎?汁液型男專欄小屼帶領我們一探約炮經驗的國族議題。
政大陸仁賈的小班從南非參與國際志工的經驗,分享行動與改變的重要性,勉勵同為青年的大家,一起關心公共事務,社會改變的過程不能沒有你!
本期我來自哈佛,與大家共同探討「四依法」,4種佛教提出檢視經典、觀點、理論的方法,我認為運用四依法來檢視無論是佛學、性別、教育、青年等經典著作都會很有幫忙,有助於我們減少學習歷程中的疑惑與矛盾感。
性別大補帖:台灣公私領域性別區隔的轉變
台灣立報 2012-07-12 文/王晧安
2012年2月過年方過,娛樂圈傳出「帽子歌后」鳳飛飛辭世的消息,令人非常不捨。她15歲出道當歌星,一再地努力、經歷挫折,凡事用心造就她的成就。27歲於演藝事業高峰時,因為結婚而淡出歌壇,再出現歌壇,竟是因丈夫事業遇到困難,為家庭經濟而復出,最後在大家心中留下專業、認真、傑出的表演形象。
這樣的形象,似乎與該世代女性的故事相當接近,有多少女性原本在自己的領域努力、投入、發光發熱,但根深蒂固妻職、母職「相夫教子」的刻板印象,卻影響台灣女性甚深。一旦家中男性在職場失勢,與職場早有斷層、脫離外出工作許久的女性,這時好像不得不堅強,又得一肩扛起經濟責任。至今仍不免聽到一些女性演藝人員,期待嫁作人婦後從演藝圈淡出,但也開始有像張小燕、陶子、小S等典範,讓我們看到女性可以繼續在擅長領域發展的實例。[詳全文]
性別大補帖:電信客服使用經驗的性別自省
台灣立報 2012-07-19 文/王晧安
打電話到電信公司客服專線,你預期會是男性或是女性客服為人服務呢?不同的性別,會不會影響到我們對他們服務內容的期待?
自從轉換電信公司後,協會辦公室網路位址已經第3次變動了,原先設定都很正常,仰賴固定網路位址能讓協會主機順利成為網路伺服器。下午依照客服的指示,調整了相關網路設定,卻導致電腦無法自動連線,使得遠端連線中斷後無法繼續使用,我又再次聯繫客服請求協助。[詳全文]
性別大補帖:在權利意識中互相成長
台灣立報 2012-07-26 文/王晧安
「讓學生有權利意識好嗎?這樣他們會不會一天到晚抗爭?」「向病人說明他們的權益,反會造成醫療服務變得麻煩,需要這樣嗎?」「開藥給他們吃,願意吃就好,反正最終藥到病除,需要讓他們了解藥物成份嗎?他們聽得懂嗎?」
在許多專業服務關係之間常常存在「知識/權力」的議題,像是師生、醫用、藥用關係之間,有時候會提出上面這些議題。我們需要告訴服務的學生、病人這麼多資訊嗎?會不會說越多,麻煩也多?[詳全文]
性別大補帖:注意一下你現在的表情
台灣立報 2012-08-02 文/王晧安
「剛剛那個服務員好糟喔!一點笑容也沒有!」「今天的講師雖然講的內容不錯,可惜表情太生硬,如果親切一點就好了!」「嚴師出高徒哪!不要對學生太好!不然會被吃得死死的!」「今天開會老闆的臉超級無敵臭的!好像我們每個人都欠他錢似的!」
性別大補帖:發現自己的疑/流性戀
台灣立報 2012-08-09 文/王晧安
小鈺曾經認為自己是女同志,有一陣子覺得自己是雙性戀,那時候曾和同性交往過,未來又不排除未來會跟異性在一起,有時候會覺得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對自己的性傾向認同感到徬徨。
我的麻護媽媽:老麻姐的勞動處境
文/陳逸咪
我才想到我那麻護媽媽。有時候最親密的人,卻最容易忽略她們所面臨的困境。
我媽媽,30年前從屏東美和護專畢業之後,陸續考到護理師、助產士以及麻醉師證照。在她那個年代,非醫生的麻醉師是手術台上的綠衣天使,又稱為「麻姐」,她們真的是天使,因為病人的痛苦全仰賴她們加以消除,當時麻醉師的待遇也相對優渥許多。
近幾年,因為醫療糾紛發生機率越來越頻繁,醫院必須承擔的風險也越高,於是麻醉師這個職位在大醫院中已不復見,現在去護理工會看到的職缺都是薪水和護理師一般的「麻醉護理人員」,麻醉師的地位和待遇已經漸漸被麻醉 醫師瓜分、取而代之了。
在這樣的醫護條件轉換之下,我媽媽賴以維生的麻醉專業,只能在想要省錢(聘請麻醉醫生薪水)、又需要能夠獨立操作麻醉機台並妥善照顧病人的小醫院裡就職,麻姐因此常見於私立綜合醫院或者是私立外科醫院。
麻姐面臨的問題和護理師不太一樣,麻姐如我媽在她所就職的醫院中並沒有任何人可以和她分配所謂的「輪班」,但她也不用待在醫院裡,醫院以一種非常不人道的方式雇用我媽:「全年無休ON CALL制」。什麼意思呢?就是無論年夜飯、團圓飯、自己兒子女兒的喜宴(如果我兄弟姊妹們會結婚的話)只要醫院一通電話來,她就必須起身離開,去醫院「上刀」(開刀之意)。
薪水怎麼算?
醫院總是以其利益為出發,薪水制度換了很多次,曾經醫院生意蕭條時,醫院主任以底薪方式聘請我媽,如果當月醫院沒有半台刀,這位麻姐就只能領到1到2萬的底薪,這個方式讓醫院在生意不好的時候也可以降低醫護人員薪資的支出;近年來醫院生意越來越好,病人多,開刀台數也多,去年我媽的每月收入平均都超過15萬,這對醫院而言花太多錢聘請一位麻姐了,於是醫院主任又跟我媽談固定薪制,一個月13萬,做到死。
13萬,對多數人而言,已經是很好的待遇了對吧?
但如果沒有經過醫院的剝削、麻醉醫生的分一大杯羹,實際上麻醉師的專業以及勞動程度遠不只這樣的待遇。就算是小醫院,動手術也需要有麻醉醫生「背書」才不會在麻醉過程出錯時沒人背責任,麻姐的專業在現在的醫院中不被承認,麻姐的定位頂多是顧麻醉機器、病人有狀況時通知麻醉醫生這樣類似助手的角色,但實際上多數麻姐在每個手術過程中,從麻醉後幫病人插管、到手術結束把病人叫醒的整個過程都是一人全包,這沒有20、30年的麻醉經驗,根本不可能辦到,很多麻醉醫生插管的技巧遠不如麻姐,只是在扭曲的「醫生背書」手術明文影響下,醫生只要簽名背書,就可以獲得高過麻姐數倍的麻醉費用。
層層剝削下,我媽如果每個月算台數可以賺到20萬,大家或許可以想像醫院和麻醉醫生從中獲利的數量之多,也難怪破報標題說是「白色金庫」一點不為過。
靠人脈賺外快的麻姐市場-變相僱傭關係
追根究底,醫院不直接聘請麻醉醫生的原因無非就是省錢,請實際上什麼醫療勞動都沒做的醫生代為簽名背書的狀況在麻醉醫療界不足為奇,尤其是小間的私立醫院,為了省錢把麻醉工作全都托付給經驗老道,敢一人上陣的老麻姐,然後從本來應該支付給麻醉 醫師的麻醉費用中提撥一小部分給麻姐,不少私立綜合醫院從中獲利。
現在敢一人上陣的麻醉護理人員不多,大多是跟著麻醉 醫師,在一旁當麻醉助理,老麻姐可以獨立麻醉的專業提供獨特的廉價麻醉技術,於是開始有麻醉 醫師領軍,帶領手下老麻姐四處接案,麻醉醫生只要負責簽名,手術過程全權交給麻姐,不少老麻姐仰賴醫生的接案資源,看醫生臉色過日子。這種沒有任何契約條例保障的勞動模式構是另一種剝削的開始,老麻姐必須和醫生建立良好的關係換取上刀的機會,形成了麻醉醫生與老麻姐間不對等的權力關係,一但冒犯了醫生,醫生可以隨時跟老麻姐說掰掰,讓她「回家吃自己」。
這樣的權力不對等狀況就會引發更多的問題:被醫生性騷擾了不敢抱怨、被醫生隨意抽成又求助無門、醫生藉著無時無刻一有刀就要與麻姐們聯繫之便,趁機介入麻姐私生活的大有人在,形成了變相的僱傭關係。
為什麼不走?-末代老麻姐的處境
既然待遇這麼差、上班時間又不人道,麻姐們為何不走?一方面是較有保障的大醫院聘請麻姐的待遇遠不如小醫院,所以多數麻姐遊走在各私立醫院中,再換待遇也類似、被醫院剝削的情況也類似,問題在於沒有健全的麻姐保障機制,麻姐到哪工作都沒保障。
另一方面現在是末代老麻姐的時代,和我媽同年代麻醉師出身的麻姐現在多已退休,醫護環境中進行麻醉的權力多轉移到醫生手上,多一項麻醉的專業對護理師(一般人說的護士,現已正名為護理師)而言在醫院可以獲得比一般護理人員高一些的薪水(約五、六萬),但跟可以「獨立上刀」的高經驗值老麻姐在私立醫院的收入一比,又是天差地別。
多種因素影響,用末代來形容這些能夠獨立麻醉的老麻姐之現況再適合不過,這樣末代的處境讓老麻姐的權益不受保障,能夠退休養老的算幸運,像我媽這樣仍在職場中遭受剝削的老麻姐人數不多,和普遍的麻醉護理人員大不同的職場經驗形成差異,個人問題無法透過集結來發聲,只好苦往心裡吞、淚往肚裡忍。
約砲國族主義
文/台大潤滑液男孩 陳小柏
正因為面對著差異,我們漸漸在建構著自己的認同,性傾向認同如此,國家認同也是如此,約砲的時候更是如此。
你看幾個白浪騷妹整天對著原住民帥哥花發痴、到了歐洲遊玩只想著高加索人的大香腸……等等,現代國家早已不是透過種族來圈定的了啊!這個事實要等到人在歐洲時,看到各種顏色和不同大小的屌,卻都是風國人時才有鮮明的感覺。
這也難怪,在歐洲打開同志交友APP,上面不止要打上你的國家,更重要的是你的血統(例如:德國,高加索;倫敦,加納混血)意義還比國家重要。誒誒,那我到底要寫什麼啊?這時候開始考究自己是什麼人好像有點太晚了?聽說我家有點平埔族血統?但是祭祠還是以漢人系統為主啊!等等!我的體毛偶爾都會出現幾根金的,爸爸好像也是如此,難道我也有荷蘭人還是西班牙人的血統嗎?國家打上台灣沒問題,但人種……,算了,我自己都搞不清楚了,歐洲人一定分不出來,而且我寫我是高加索人一定沒人相信,科科。
回到台灣,隨著兩岸關係越來越開放,這幾年我們能與中國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空間的移動頻繁,約炮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幾年前才能偶爾在論壇上看到幾個寫著簡體字操著不同習慣字眼的中國朋友,最近整個論壇幾乎已經被簡體字淹沒了。APP上偶爾(且越來越多)出現到台灣出差的中國朋友,他笑著問你,「要不要嚐鮮?」你半逗趣半認真的問他:「跟台灣人不一樣嗎?」你以為他會認真的跟你回答文化或國族上的差異嗎?他當然是說:「當然不一樣!你過來嚐過就知道了啊!」
看見差異,性別做中學
文/陳停(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副秘書長)
曾經在2009年因為修課的關係到姐妹會參觀以及聽姊妹的經驗分享,7月中有機會再回到南洋台灣姐妹會演講,特別有熟悉感。
在這之前,曾經有兩次跟新移民姊妹演講的機會,一次是到小琉球去,用我破爛的閩南語跟姊妹們談不熟悉的親職教育,一次是到旗津聊同志議題,而這次是談性別教育。
第一次,面對的是來台超過12年,閩南語流利的姊妹。當時跟她們分享的是《姊妹,賣冬瓜》,想在這場學校辦的親職教育中偷渡女性自主意識,但在放映過程,我一直有「覺得不妙」的感覺以及放映結束後姊妹們沉默與略帶難過的表情,讓我深深體會到這個紀錄新移民女性為生活、為權益,挺身而出對抗政府、挑戰社會甚至傳統觀念的行動,其實會帶給不同地區、不同階級、不同背景的新移民女性有不同的感受跟影響。除了我預期帶給她們積極正向的那一面之外,沉重悲觀的那一面也可能隨之而來。此外,到底性別與女性意識對她們的意義是什麼?還是只是我認為她們需要,就擅自提供了這些東西?她們在現階段面臨的處境與需要協助的部分又是什麼?這是我在那次演講後,期許自己以後接新移民講座時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後來到了旗津,要談我更為熟悉的同志議題,於是我用最淺顯的語句跟大家分享同志族群,並且大量提問,希望能夠邀請姐妹們以及少部分參與的男性跟我有更多互動,一方面讓我了解她們對同志的認識程度,另一方面讓她們有更多機會思考自己哪裡有疑惑、進而提問、討論、吸收或轉化對同志的看法。簡單介紹同志之後,就請長期參加同志運動的夥伴跟大家分享自己認同的轉換以及與家人出櫃的歷程。在與真實的同志面對面接觸的過程,我感受到現場的氣氛熱絡,彷彿因為好奇而目光一一被吸引過來。雖然我不能保證從此以後她們對同志就不再有偏見,但至少在聽過活生生的人現身說法之後,可以稍稍抹除從新聞媒體或既定印象而來對同志的負面觀感;並且提供多元管道與資訊,希望將來這些父母在家庭中遇到同志議題時,有更多求助管道。希望尊重多元、包容差異的種子慢慢在人們心中發芽。
最後來到美濃南洋姐妹會,這是長期關注新移民姊妹權益的組織,時常舉辦活動,因此來參加的對象雖然同樣是附近的居民,但她們在演講過程中的提問與回應也較前兩場踴躍許多。這次演講的策略有稍稍調整,因為事前得知東南亞國家的習俗與台灣不太相同,對女性的規範與限制也與台灣傳統不盡相同。因此這次除了稍稍提及台灣性別不平等的習俗與現況,大部分以新移民姊妹的經驗為主,希望透過討論與分享,讓來自東南亞不同國家的姊妹們分享母國的經驗,例如比較台灣與東南亞國家的婚喪喜慶等習俗對女性的規範,我也從中獲得許多新知識。
讓社團長成自己的樣子
文/孫致宇 (小怪獸,在九降風中衝鋒陷陣性別領域的平凡大學生)
具備特質,維繫使命
各校社團性/別社團處境差距甚遠,社團各項活動的規模等性質也天差地遠,但其中都因為具備性/別意涵。性別社團,並不一定要有怎樣學術程度的社課、匯集多多人數的聯誼活動才稱之性別社團,甚至也不一定要擁有扭轉社會性別不平等的雄心,只要是能看見性別不平等結構的明眼人們,適時以邊緣立場發聲,無論成效、人數為何,此一性質即是性別社團的原型,從此原型尚能展開五花八門的發展,這也是台灣各校性/別社團之所以呈現多元樣貌的原因──性/別社團本該如此。
讓你的性別社團長成自己的樣子
一個社團或許能被外人直觀地分割,分成社課、交接、招生等部分,然而,性別社團幹部卻不能將這些部分斷然切開、或是貿然移植他社的部分做法,這是因為性別社團幹部必須注意到「自身社團的獨特之處」,舉例來說,某種適合聯誼交友社團使用的高招,用在以社運倡議為標的的社團來說恐怕有害無益;因此,在替我們的性別社團添血增肉的同時,不一定要將老人的期待或外人的要求照單全收,相反地,當下的社團幹部必須通盤思考社團狀況,適性地「讓社團長成自己的樣子」。
比性別社團還重要的事
性別幹部秉持著社團核心價值,或被某些生命經驗感動,進而發起經營社團的宏願,往往也會懷著恐懼倒社的心態,但筆者以為最好不要懷著太重的得失心經營社團。其實只要有社長和組織良好的幹部群,要倒社沒那麼容易,不需要過度緊張;另一方面,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沒有人接替其實未必是自己的問題,就算性別社團的經營告一段落,性別的人生路途依然繼續、繼續提供我們廣闊的發揮空間。
7、8年級生的危機與轉機
文/王晧安
臺灣的經濟情形不如以往,自2000至2010臺灣平均薪資只成長了9%,但新加坡卻成長了38%,物價反而飛漲,大部分的人成為薪光幫、月光族。1970年原本自傲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臺灣,早被新加坡與韓國超越,韓國更已躋身開發中國家之列。臺灣青年似乎正面臨社經環境的大挑戰?
近來臺灣青年對於社會經濟情形,充斥一股低迷的氣氛。人口少子化與老年化,造成國民平均年齡上升,退休平均年齡延後,就業平均年齡延後,青年失業率不斷上升,非典型就業人口不斷上升,平均一生轉職次數持續增加,國債高舉,年輕一代擔心退休後無法順利從公保與勞保中拿到老年給付……。年輕人一窩蜂考公職,考上公職卻發現薪資待遇與福利比想像中差,甚至不再是鐵飯碗,完全今非昔比,連代表中產階級的公職人員都越來越苦,彷彿宣告全民均貧的時代來臨?上一代辛苦帶來豐碩的經濟果實,7、8年級生童年時臺灣社會安逸富足,但似乎也生存在危機的世代。
回想上個世代,美國援助台灣,台灣快速地進行農業現代化,重工業、輕工業、加工業、服務業與國家建設帶動社會發展,前輩們的勤快、勤勞、毅力塑造了「吃苦耐勞台灣牛」的形象。
這幾年來,我發現許多年輕人面對工作需要給自己更多的挑戰,讓自己持久一點、多歷練一點、多磨一下、多停一下、多聽一下的「持久力」,打工多原本覺得自己只想待2天看看,多撐一週,做了一週覺得自己快死了,再多撐二週,原本覺得自己可以做三個月,再多撐一個月。
因為,我們年輕最大的劣勢就在「缺乏經驗與歷練」,從學校走出來接觸工作,就在幫助我們了解社會的殘酷與現實,面對非預期、不熟悉的工作內容是正常的。正因為社會需要持續發展、需要有活生生的人來面對不同的改變,因此需要有各式各樣的勞動者加入,據前輩們的經驗分享,通常3年、5年、7年各要面臨不同程度的「門檻」,我們得自我面對、好好歷練,跨越過去才有機會自我統整,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專業人才。
四依法:哪些才是值得信賴的?
出處:《大智度論》、《維摩詰經》、《大般涅槃經》
文/王晧安
無論是佛學,或是性別、文化、哲學……等學術領域,經典多又多,怎麼會有些內容看起來彼此相違背?我們應當如何理解不同作者、不同論述、不同學派、不同時期、不同空間下的討論呢?尤其是佛教宗派與女性主義流派這麼的多?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呢?尤其是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提醒「作者已死」,作品還在,但作者已經死了,就算作者還活著,無論作者怎麼看,讀者都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來理解文本,我們該如何幫助自己閱讀經典,減少閱讀與理論實踐過程中的困惑呢?哪些內容才是值得信賴的?
在各種經典與說法裡面通常有兩類,一種是為了方便一般人理解而說的,另一種是真正深刻、重要、應用廣泛,有時卻難以理解的道理。因此各種說法之間雖然看似矛盾,但其中常有互通、連結的概念,為了幫助我們有檢視所學的標準,釋迦牟尼佛在不同經典中,不斷提醒我們要常常運用以下4個原則:「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未了義。
」幫助我們如何找到值得學習的內容,辨識什麼才是較佳的概念與理解,減少我們的疑惑,不要感情用事,不被似是而非的概念干擾,指引我們在浩瀚書海與學習路途中的方向。
首先,「依法不依人」,依靠、相信經典、概念,而不是個人,依照能幫我們遠離困惑、有利於自身與大眾的觀念與方法,而不仰賴單獨個人的意見、想法與影響力。像是這世間的道理往往是不固定、常變化的、苦樂相隨的、不存在一個真實自我的、沒有真正好或是不好的、不只是一體兩面的,這些是我們大致能相信的法。
不因為一個人超威而相信他,不因為長得超好看而被他的話語迷惑,不因為個人很厲害、很有智慧、很有德行、很專業、有學歷學識,而盡信一個人所說的話,每個人都有不足的地方。就算一個人學性別、學佛很久了,也是有迷惑的時候。另一方面也不因人廢言,不要因為一個人平常的表現如何,而影響我們對他所傳達內容而質疑,也許平常看起來不怎麼樣的人,在關鍵時刻卻字字珠機,內含真理、啟發人心。
第二,「依義不依語」,重視全文表露的重點與意思,掌握其表達的意義,不斷章取義,不被語病、錯字、或過度修飾的華麗文字所干擾,不要以被文字、語言所干擾。重視意義而不是表面文字,可以讓我們減少爭吵,不會在閱讀時徒生煩惱,不會流於爭辯表現問題的好壞,才能獲得其中表達的真義。話多話少,意思到了就對了。就像閱讀依索寓言,我們要了解的不是主角是什麼動物,牠的顏色是什麼,動物怎麼能與人直接相提並論,而是了解寓言傳達的意境。
在《大智度論》有這樣的比喻,有個人問月亮是什麼?另一個人就用手指指著月亮。問的人非常疑惑,「這不是手指嗎?」他看著手指而不看月亮。這個手指就是語言、意符,月亮是要傳達的意義、意指,我們不應當在學習的過程中,被手指迷惑了,而不去看手指指的方向,不然永遠不會知道月亮是什麼。
第三,「依智不依識」,運用智慧、不生起煩惱的判斷力即是依智,而不是依照我們的五官感受與意識想法來判斷、檢證,不感情用事、不隨當下的欲望感受起舞就是不依識。不要被事情表面所蒙蔽,不要所感知的煩惱,多聽、多想、多實踐與實驗,能夠我們更了解什麼是有智慧的道理。
最後,「依了義經不依未了義」。在佛教來說,符合「中道實相」的稱為了義經。簡單地說,了義經是指解釋力強的、精要的、學習後不易生疑惑的經典與觀念,相反未了義經就是似是而非的道理,解釋力較弱的觀點,通常都是為了方便讓人理解而說,而不是真正能解釋窮盡的道理。
像是珊卓哈丁(Sandra
Harding)指出傳統自然科學強調價值中立,事實上是不知反省的絕對化、普遍化、以男性為中心的觀點,是一種「弱客觀」,就是一種不了義,而認為加入自省反身性原則的科學,能含納不同經驗的觀點才是「強客觀」、了義。
或是過去以異性戀為中心、生物本質論的性別觀點,看似能解釋許多性別差異,卻未能像社會建構論的性別觀點能看見差異如何形成,如何造成不平等,如何減少差別對待,進而能看見性別差異的生理基礎與社會建構過程,較能理解性別差異的現象,後者為依了義,前者為依不了義。
經典能成為經典、流派代表人物的言說,往往因為解釋力強、說服力強,因此往往是了義經。
性別社團對外的資源連結與合作
文/郭珮綺(小佐,國立中興大學性別文化研究社)
很多時候只是單純的想法,又或者是慢慢被淬煉的初衷,一群人集結後成為一個組織,共同成就一件事或者一個故事。
第一次參加台北同志大遊行是在2009年十月底,與朋友走紫色大隊,炙熱高溫下,台北街頭依然洋溢著歡騰的音樂,人們以最驕傲的姿態展現平時見不到的笑容,蔚藍的天空與各式各樣的彩虹交織在一起;而2010年的十月底,與中興性研社的社員又再度踏上台北,一行人浩浩蕩蕩親自參與這件事,一起展現我們的笑容、寫我們的故事。在那之前,先來談談中部的同志吧!
中部性別社團之於中興性研社--合作契機及聯結的可能:
台中是中部較繁榮的的城市,然而在性別政策上卻毫無建樹可言。或許是多數民風保守使然,可能是中部同志對性別運動並無深入探究的意願,又或者是地方首長對性別議題毫無意識,台中(或者是中部)就娛樂、生活連結、社運團體包含政策的制定都相對的貧瘠。
2010年同志大遊行主軸為「投同志政策一票」,十月底前適逢五都選舉,為了展現民意的力量且呼應遊行主題,十月中旬開始,大台中包含文化、動保、公民意識、性別、環保、公共事務等議題的民間社團,陸續發起台中市長候選人「踹共」行動,其中又有許多中部社團串連成「大台中性別政策監督聯盟(TGPS)」,組織連結了彩虹天堂、東海書苑、自己的房間、中興性研社、彰師性酷社、中部同心圓以及各個社運團體等等……,以快閃的方式呈現行動劇,表達「大台中拒當性別沙漠」的訴求,要求候選人針對多元性別提出友善且具體的施政方針,藉此提昇大台中每位公民切身之權益。
由於串聯團體眾多,且涵蓋不同的族群,分工、聯絡與整合更顯重要,經過討論後,中興性研社認領的部份是製作道具或標語,不僅能盡一份心力,也可以凝結社員向心力。聯盟在選前監督候選人政策方針,也在選後繼續運作,冀望可以督促地方首長落實性別友善政策,加入聯盟雖然所做的事並不多,但經過幾次會議後,多少能培養對時事敏感度,將新的訊息帶入社團,並且能認識各個團體的代表或者領導人,增加對外的交流機會。
由於大台中性別政策監督聯盟促成熟識機會,當中興性研社與暨大性別社團有聯誼活動時,便將彩虹天堂當天所預定的活動列入行程之一,進一步應用既有資源,這部份也是對外合作連結的效益。
二、哪裡有需要就去嘗試實踐—社團能有什麼期許或使命:
學期初與夥伴們接下社團,原本只單純想為大家營造有所歸屬的地方,憑藉著這股熱血,期末前社員也漸漸的增加了,但更多校園同志們需要的或許不僅僅是「理想國」而以,有些事更為迫切並且需要被重視。學長提醒我,除了提供社員歸屬感以外,還能嘗試更多。
期末前,學長引薦了中山醫大愛滋篩檢活動的專案,由有意願的社員到三溫暖等特殊場合進行陪伴服務,主要工作為鼓勵民眾篩檢或協助篩檢者填表格。下學期開始,也會將愛滋的議題列入社課講座範圍,期盼能與中山醫大合作,在社團內成立組別進行這部份的活動,不排除培養社員受訓為志工,推廣男性兵役前主動篩檢,降低隱私受到曝光的危機,也希望把愛滋與安全性行為的議題帶入校園,提高大家的意識,降低迷思與恐懼。
三、校園社團可做的資源連結與合作—平台需要累積與承接:
性別社團的招生是無時間限制的,與相關團體合作不僅能提高能見度,也能實踐更多理想,培養幹部與社員的使命感是十分重要的。2010年的暑假,和副社長參加了青少年性別文教會主辦的「性/別領袖營」,拓展了許多相關的知識及概念,包含校內的合作對象(例如:性平會、學生會)以及更多校外相關組織,當有活動需要尋求合作時就會更有概念;平時也可以注意週遭可應用的資源,藉由網路獲得講座及活動訊息,透過參加活動認識主辦單位,合作的前提是累積足夠的脈絡(尤其是「人」),未來才能有所分配、有所整合,建議社團幹部與社員平常能與其他社團保持聯繫,幹部交接時自然能保有合作空間。
對外的資源連結固然能提高社團能見度,但仍須以社員意見為主,避免社員隱私曝光的疑慮,而活動的經費與人力配置也需要謹慎衡量,以免本末倒置、徒增社員負擔,畢竟所有的連結與合作都須以凝聚社團、發揚社團為利基。
文/陳咨蓉(陳小班,國立政治大學陸仁賈社)
一、世界另一端的見聞
2010年10月,我毅然決然離開台灣去到了南非,那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開普敦機場有著精心設計的寬敞空間,大面積的落地窗將明亮的陽光引進室內,還可以看到跑道上飛機忙碌的起降著,身邊的形形色色的旅客川流不息,配上世界各地的不同語言,讓人有種身在歐洲的錯覺。來到開普敦城內,道路筆直,兩旁是殖民地時期留下的古色古香建築,酒吧和商店林立,販賣紀念品的小販和遊客熱烈的討價還價。但是從機場到市區,不過短短半小時的車程,就會經過好幾個貧民窟,裡面從數千到數萬不等的人們,住在用鐵皮、塑膠布拼湊而成的房子裡,屋頂還要用石塊壓住免得飛走的那種。好一點的房子是用自製土磚或水泥磚蓋成的,四四方方的火柴盒比半間教室還小,一家大小的吃喝拉撒全要在裡面解決,街道上塵土飛揚,社區內野狗亂竄。馬路上賓士、BMW比比皆是,港口邊停滿各式遊艇,但是貧困人們的交通靠的是一台普通箱型車要坐16人的迷你巴士。有的人西裝筆挺在路上昂首闊步,但有的人衣衫藍縷瑟縮在角落,沿街翻著垃圾桶尋找殘羹剩飯。即使種族隔離已經結束20餘年,它的遺害仍深深荼毒著南非社會。
在這樣特異的環境裡,南非的人民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又如何幫助社會上的弱勢?各種想法紛紛被提出、被實驗,百廢待舉又充滿希望,這就是南非,公共參與被以各種方式實行著。有一個行動讓我非常感動,一群NGO工作者希望能解決婦女的住房問題,在南非貧困的的大多數,也就是黑人中,一般都由婦女持家,租簡陋的房子屋住在貧民窟中。NGO希望可以讓婦女擁有自己的房子,讓婦女帶著她們的孩子過更穩定的生活、有更好的生活環境,所以NGO工作者籌款向政府取得土地,並讓參加計畫的婦女們組成儲蓄小組,讓她們互相勉勵,並且教導她們製作水泥磚和蓋房子的技術,和她們討論要蓋什麼樣的房子,等到某位婦女存夠了錢,大家就一起合力幫她蓋房子,形成小社區,讓婦女和她的家庭可以擁有穩固的住所並安心生活。南非讓我深刻體驗到社會上永遠有許多弱勢族群,要是我們的權益沒有被重視、被保障,我們一定要為自己的權益挺身而出,可能是大聲疾呼抗,或者是自力救濟尋求出路。而如果我們是還有能力幫助別人的那群,也要慷慨伸出援手。
公共參與可以透過形形色色的方式達成,在南非的大學內,有特別的組織負責籌款,幫助貧困社區的發展,除了平時就有的商品義賣,新生訓練中有一個活動,所有人都必須要精心打扮得奇裝異服,到市中心去兜售雜誌,盈餘會捐贈出去,讓所有新生為公益盡一份心力。學生也被鼓勵參加學校的志工團,去交換的國際學生也一樣,學校會將學生組織起來,送到附近貧困的社區內幫忙學童的課後輔導。每個人可以做得事都不一樣,所以每個人都很重要,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另外一個例子,是前幾年剛引進台灣的Big Issue雜誌,在開普敦已經行之有年,這份雜誌是由合格的販售者在街頭販售,除了成本外的利潤由小販獲得,她們大多是無法找到正式工作的邊緣人,透過販售雜誌,他們可以獲取微薄的收入,教授常常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購買雜誌來表達支持。一本雜誌不過也就是一餐的飯錢,對我們而言或許微不足道,但是對那些小販而言卻非常重要。所以即使我們的力量可能看起來微薄,但是都在造成改變。
二、世界這一端的改變
這一切所見所聞,逐漸讓我的想法發生變化。從南非反觀台灣,從小到大,我們大多專注在讀書、考試、升學,對周遭的環境敏感度很低,甚至可以說是毫不關心,但是現在,我覺得社會關懷非常重要!可能有很多人覺得台灣已經很好了,沒有什麼需要操心的地方,或者是覺得反正有別人在關心,所以我不需要關心了。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台灣也有許多議題需要關心,不能夠等待,也不能夠少了你!就在2011年同志大遊行的隔天,又有孩子因為性別罷凌,從高樓一躍而下結束自己的生命,還要有多少孩子犧牲才能喚起大家對因為不同性別氣質而被罷凌的重視?蘭嶼的居民受盡核廢料的荼毒,非核家園的理想何時才能實現?即使你我能力有限,我們還是可以從小處做起,就如同甘地所說的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因為沒有行動就沒有改變,希望我們行動的小水滴,終能匯聚成改變的洪流。
如果從個人權益的角度出發,我關注的是同志運動。除了學校的性別社團和同志諮詢熱線外,我同時也在婦女新知和伴侶盟幫忙,它們現在正努力推動伴侶權,主張不分性別與性傾向,讓大家可以自由戀愛、平等成家,對異性戀同性戀都適用的、比傳統婚姻更有彈性的民事結合制度。雖然我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我可以幫忙製作記者會的看板、布條,在記者會舉牌,布置說明會,剪輯影片,並且努力從做中學,希望以後可以有更多的貢獻。這次2012總統及立委大選,在伴侶盟努力之下,總統候選人菜英文也將伴侶權放入她的政見中。公民團體也一起對各總統及立委候選人做了問卷調查,把其中性別友善的立委推薦給大家,這些都是慢慢推動改變的過程。
而除了個人權益之外,關懷社會、為弱勢發聲也很重要,尤其是動物跟環境,牠們根本不會說話,一切要靠我們來保護!大家可能會因為這些議題很龐大複雜,而有了努力也沒有成效的無力感,但是這些看似不可動搖的議題,確實是可以被改變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在民間團體的努力下,國光石化開發案被停下,阿塱壹古道也被搶救了回來。就連為移工請求休假權而舉辦的移工大遊行,儘管從2007年到2011年,歷經三次遊行,主題已經從「我要休假」、「還沒休假」、變成了「血拼休假」,進程緩慢,但是進步正在發生,相信移工朋友一定有成功休假的一天。
「無障礙與通用居家生活空間之規劃與設計」講座
台灣社會高齡化比率逐漸升高,而華人社會的家庭居住觀念與長者的需求,尤其是在住宅方面與其他國家大有不同,因此,我們特地邀請執行過多個通用住宅改造案的好房網APDC亞太設計中心-杜台安執行長,與大家分享如何打造適合台灣國人居家的住宅,尤其是幼兒與高齡者或身障者以及青壯年者共同居住時的生活空間規劃,以台北市萬芳國宅實際改造案例、2011通用生活展之通用示範宅打造案例等分享以及日本相關案例分享,並提供目前台灣政府相關住宅改造的政策,與大家共同努力創造適合全齡居住的住宅及環境。
講師:好房網APDC亞太設計中心杜台安執行長
時間:101/08/27 (一)14:00~16:30
地點:高雄市政府社會局長青綜合服務中心8樓會議室(高雄市苓雅區四維二路51號)
報名截止日:101/08/23 (四)止
聯絡方式:(07)7710055*3703 李彩菱
人口議題政策研發競賽
台灣社會已呈現多元化的樣貌,隨著時代的變遷,少子女化、高齡化及新移民,是當前臺灣社會與人口的重要議題。國際扶輪本著對於不同族群的關懷,為培養新一代領導人對社會議題的關注、促進世代對話,特舉辦本次活動,由扶輪社3480地區社區服務委員會籌劃、臺灣大學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暨婦女研究室共同舉辦,透過創新政策研發競賽方式,促進青年世代對於婚育、照顧、高齡社會及多元家庭等議題,進行政策分析與提出具體行動。
參加對象及組隊方式:1. 凡國內立案之大專院校(包括大學部、碩博士班)在校青年學子,皆可報名參加。2. 以團隊方式報名,成員至少三人以上。
競賽主題:以少子化、高齡化、新住民等人口議題為範圍;參賽團隊應就附件1所列主題擇一,蒐集議題背景、相關主管部會現行政策等資訊,充分討論後提出解決對策,俾使提案深入務實。
受理提案時間:自101/09/01 ~101/10/31止。
(更多活動資訊)
打開性別之眼:媽媽請你也保重
時間:101/08/25 ~101/09/22,每週六14:00~17:00,共5堂。
地點:高雄市社會局婦女館史料室
活動內容:
題目
|
時間
|
講師
|
<等待月事的女人>電影讀書會
|
08/25(六)14:00~17:00
|
葉秋芳(身心平衡健康學會會長)
|
有害健康的醫療──美國婦女健康運動
|
09/01(六)14:00~17:00
|
王秀雲(成大醫學系副教授)
|
你所不知道的子宮切除
|
09/08(六)14:00~17:00
|
王秀雲(成大醫學系副教授)
|
醫生不會告訴你的婦產科秘密
|
09/15(六)14:00~17:00
|
曾雅靖(高醫性別所碩士)
|
家醫科中常見的女人病
|
09/22(六)14:00~17:00
|
李佳燕(前高雄婦女新知理事長)
|
活動洽詢:(07)3979672轉史料室
報名方式:親自到高雄市婦女館史料室服務台填寫報名表並繳納400元保證金。(缺課兩堂不予退還)
報名截止:即日起報名至101/08/24 止,並完成保證金繳納。
名額限制:25人。
女人生命故事展
主題:從閱讀學習系統化的思辯
時間:101/08/07 ~101/08/26
女人生命故事分享會
主題:私奔到地球的那一端
時間:101/08/26 (日) 14:00~15:30
地點:高市婦女館女性圖書史料室(高市三民區九如一路777號)
洽詢電話:(07)3979672轉史料室
亞洲第一 越南擬修法准同性婚姻(2012-08-01 新頭殼newtalk)
又見情殺 家暴法救不了愛人(2012-07-24 台灣立報)
愛情啟蒙早 教部力推情感教育(2012-07-18 中央社)
情感教育空泛 切割同志拒談性(2012-08-02 台灣立報)
同志婚姻 日本難迴避(2012-07-29 中央社)
伴侶盟版同性婚姻草案出爐(2012-08-01 台灣立報)
男性遭性侵人數 逐年激增(2012-07-30 台灣立報)
一「舉」奪銀(2012-07-30 中央社)
哺乳不雅觀? 物化女性思維作祟(2012-07-22 台灣立報)
公共場所哺乳 法律明文保障(2012-07-22 台灣立報)
女性參政空間 學者:仍有不足(2012-07-19 台灣立報)
實現無愛滋世代 美砸重本(2012-07-24 中央社)
是時候幫疾管局卸妝了(2012-08-09 台灣立報)
美少女資深以後:婦運做為勞動(2012-07-24 台灣立報)
支持女孩們的科學旅程(2012-07-22 台灣立報)
廖玉蕙:當女人太能幹時(2012-08-09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282750.shtml
覺青性電子報 第08期 發報時間:2012-08-13 05:00:00
報主: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 / 總編輯:王晧安 / 執行編輯:王靖鳳
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