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為哪椿?
文/王晧安
前者認為青少年主要的工作就是把書讀好,不應該把時間花在打工上,甚至有些人打工時間比上學的時間還要長,尤其更容易從大學生身上看到這個現象。「不務正業說」,常常是搞不清楚青少年為何打工?為何需要打工?常被批評是「何不食肉糜」的現代版。青少年之所以打工,通常不外幾個因素,最多的人是因為「家庭經濟不佳」,需要打工貼補家用,多少打平自己的生活花用,或是貼補學費;其次是「自給自足」,家庭經濟不見得困難,至少打工可以減少對家庭的負擔,可以早點還清助學貸款,減少畢業後身上的負債;最後才是「累積經驗」,通常這些青少年來自的家庭,經濟不是主要的考量,甚至不乏來自經濟良好的家庭,他們打工是為了提早接觸職場、進入職場,嘗試讓自己有工作的能力,了解職場的生態,以利未來更能夠適應職場。
但打工究竟累積了什麼樣的經驗?就算只是為了貼補家用而打工,也會累積到工作經驗?青少年打工又有哪些「自我心態」需要留意及調整的呢?首先,先問自己「為什麼要打工」?在現有課業負擔下,我可以花多少時間打工?我有哪些打工的選擇?為何作此選擇?打工可以為了我未來就業增加哪些副加價值?
首先,我建議就算是家境不佳的青少年勞工,不要只為了賺錢而打工,而要為自己累積可以增加自己就業條件的社會資本。什麼意思呢?例如,我曾經當家教、電腦補習班的教師,因為我未來想擔任的職業是「教師」,而且家教及補習班的工作時間較短,薪資較高,且能為自己累積教學經驗;我選擇到精神科診所或社區諮商中心擔任工讀生或兼任助理,一週工作6小時,薪水雖然只是基本工資,但能為未來想成為一個諮商心理人員累積人脈、相關領域工作經驗,有相關專業學習上的問題及困難還可以有人詢問。相同的,如果自己未來打算開咖啡店、餐飲店,那到餐廳、咖啡廳打工將能累積有關的經驗;如果是要成為飯店主館,那餐飲服務員、櫃台服務,也能在未來應徵工作時加點分數。但相反的,如果自己想成為教師、機械技師,到便利商店、餐飲店、百貨公司打工,純粹只為了賺錢,反而沒有辦法為自己未來生涯進路加分。
弱勢家庭出身的青少年,更要懂得為自己的職涯提早作準備、作規劃,了解各專業職場的潛規則,更有利於未來工作適應及提昇競爭力。因此,如果打工是為了累積經驗、專業成長,勢必得善選工作。
第二,打工很現實的是要能獲得薪資。學習金錢、財務的管理也是打工過程能獲得的成長,該多少錢拿來用?需要自己練習思考與規劃,多少錢拿來存?要怎麼存才能越來越有錢,而不會再進入貧窮的循環?甚至學習如何理財投資,而不是投機,學習把打工獲得的錢,好好投資,而不要成為一輩子的打工奴。每一份工作,只所以稱為「工作」,都有其辛苦的地方,所以才會有人願意付錢請人來做事。想要有多少收入,得先問問自己為服務單位帶來多少收入?才有可能合理地討論提高收入。而不是覺得「我拿多少薪資是理所當然」,也要學著從公司、服務單位的角度練習思考。
有時候,一份工作最磨人的是剛開始不適應工作,承受不住工作的壓力。工作一定會有困難、會有壓力,不然這件事就不會稱為「工作」。工作有許多不上手、不會的地方是正常的,我們需要學會主動問人,讓自己趕快上手。被問的人,也許會感到不耐煩,老員工不見得懂得如何帶新人,帶新人也是一種工作的負擔。況且工讀生,通常做幾個月或一年就會離職,許多老員工寧願教正式員工,也不願意教工讀生,覺得投資報酬率太低。因此,別人願意教你是幸福,不願意教你是因為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但也請記得,如果有一天,自己成為老員工,記得學習帶新人,才能營造一個對青少年、對工讀生友善的職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