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好性會邀請您參與2013年反恐同粉紅行動


各位支持多元性別友善、反恐同霸凌的夥伴大家好:

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好性會)將於今年五月將舉行反恐同粉紅行動,希望透過號召大家貼反恐同小貼和穿粉紅色衣著,以及粉紅點快閃、網路登記五月份貼反恐同小貼和穿粉紅色衣著的次數等方式,宣傳反恐同及反霸凌的想法,散佈性別友善及多元性別平等。

反恐同粉紅行動活動官方網頁:http://tas.bravo.org.tw/pinkact

在此誠摯邀請各位加入反恐同粉紅行動,無論您是個人、團體、機關、商家,皆不設限,讓我們一起為反恐同及反霸凌盡一份心力。



如果您願意加入反恐同粉紅行動,讓我們一起完成以下事項吧:)

1.幫忙張貼海報、發傳單。(我們會在四月份的時候寄過去)

2.幫忙提醒大家上網登錄五月份貼反恐同小貼和穿粉紅色衣著的次數。

3.讓在您所屬地區/單位附近粉紅點快閃的個人或團體登記活動。(表單由好性會提供)

(粉紅點快閃介紹:http://ppt.cc/gL7n

4.願不願意提供地點讓大家紙本登錄五月份貼反恐同小貼和穿粉紅色衣著的次數。




讓我們一起支持反恐同粉紅行動,感受反霸凌和反恐同的團結力量,這是一股溫暖且紮實的力量,能遏止更多悲劇發生,因為有各位的加入,所以我們不孤單。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至eon13579@hotmail.com詢問,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協助。

好性會官方網站:http://ppt.cc/GaqJ
好性會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Tasbravo

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性別大補帖:上壘式的愛情


■王晧安

小林前陣子興高采烈地跑來辦公室,說他有交往的對象了!還問我說「什麼是一壘、二壘、三壘」?聽到小林有交往對象真是為他開心,但是聽到「一壘、二壘、三壘」這種古老的用法,不禁莞爾,原來這種棒球式評估親密關係的俚俗用語依然存在呀!

記得我第一次聽到用「一壘、二壘、三壘」來形容親密關係的是在國中的時候,那時候的我信以為真,以為親密關係的發展真是如此。但什麼是「一壘、二壘、三壘」?我聽過好幾種說法,一種是牽手、親吻、擁抱,也有說是牽手、親吻、上床,還有輕輕親吻、熱吻、愛撫。無論版本如何各異,相同的是回到本壘都是發生性行為。

年紀越長,了解的真實愛情故事越多,越來越不覺得「一壘、二壘、三壘」有什麼,覺得這是無聊的區分。有些人可能一直都牽牽小手,沒有「進一步」到二壘,感情關係似乎也穩定發展;有些人在交往第一天就親吻了,手都還沒搭上,動作也挺快的;當然還有動作更快的激情關係,沒牽手、沒接吻,就直接上床發生性行為了,看來盜壘、長打的人也不少。越了解親密關係發展的多元性,對於當初自己相信這種說法感到不可思議,應該是太缺乏多元的愛情故事腳本了吧!這種「上壘」的觀點,似乎可以確認親密關係的發展?這只意味著個人企圖在彼此身體上的佔有。事實上,身體的關係並無法與情感的關係同步併行。

小林在宣布與伴侶交往後的隔天,喜孜孜地來說他已經上一壘了,兩天後就上了二壘,過兩天接著上三壘了。再隔一天,他們就分手了,因為對方移情別戀了。真的是來得快,去得也快,跟明星一樣,紅得快消失也快,慢慢紅的在演藝圈待得也久。此時小林依然在計算,上一壘了幾次,上二壘了幾次,還沒到本壘,這一切就結束了,我也只能聽小林訴說分手後的悲傷。

當我開始拋棄上壘式的愛情時,我的愛情好像才真正開始發展,開始真正在意對方需要什麼。愛,不是無止盡的給予,而給了一堆對方不想要的,然後還自怨自艾,怎麼付出了這麼多,對方依然離開了我?愛,也不是予取予求,不斷地接受、接收、獲得,日子久了也懷疑自己能給些什麼?反而變得患得患失,或變得開始不斷地為對方犧牲自我,變得不記得自己原本的樣貌,迷失自我。在關係中如何平衡的付出與接受?而不是佔有?如何尊重自己與對方的想法,在隨著一日又一日關係的發展,一次又一次取得平衡,一次又一次地體諒、調整。愛情關係中,沒有誰能真的擁有誰,也沒有誰能佔有誰,因為我們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兩個有想法、有情感的人彼此共存,而不是「人」與「物」的關係,何來的「佔壘包」?

除了對於想嘗試體驗一個又一個身體的人來說,親密關係何時是一場又一場的棒球比賽?還在相信上壘式的愛情關係嗎?快把壘包拆了吧!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

覺青性電子報提供您宣傳性別社團的管道


校園性別社團的好朋友們~俗話說: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

你曾經,辦了好活動,感覺宣傳管道不夠多嗎?想讓更多人知道?參與社團收穫多多,想找個機會分享自己在社團的學習與感動嗎?



來!來!來!覺青性電子報提供校園性別社團的您一個宣傳管道!只要在每個月10日以前,將要刊登的資訊或文章寄至:wei2ann@gmail.com

覺青性電子報將於每月月中發刊時,在「校園性別花」專欄,免費幫社團宣傳!歡迎提供活動訊息、活動介紹、參與活動的成果、參與社團的經驗分享、擔任幹部的經驗分享,也歡迎透過「校園性別花」專欄宣傳自己的社團與活動~



好性會覺青性電子報:http://enews.url.com.tw/wweiann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發行,本報為提供青年、性別平等、佛教資訊交流的
管道,豐富的專欄,帶你掌握青年、性別領域的最新脈絡,開展新思維。

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性別大補帖:同志社群包含了誰?


■王晧安

「同志」二字通常指的不是特定的個人,常常是一個複合名詞,因此有「同志社群」的意思,象徵的是一種身分。這裡的同志社群包括哪些多元的性別、性傾向身分呢?有人說是LGBT、LGBTQ、LGBTQI、LGBTQQ、LGBTSQQ、LGBTQQIAA,隨著對於各種性別身分、性傾向身分的了解,同志社群的概念不斷地擴充。

最為人熟知的是LGBT,即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其次為LGBTQ,Q有時候用作queer,即酷兒,指的是在性或性別議題上比較邊緣、弱勢,但又能桀傲不馴的這種人;有時候用作questioning,即疑性戀/流性戀,是指質疑、懷疑、不確定性別或性傾向認同的人。他們認為自己的性別認同、性傾向認同,甚至性別氣質,往往是流動而不固定的,有些人更積極擁抱這種流動的特質。

I是指陰陽人/雙性人,過去常與跨性別混為一談,但在2010年後,透過媒體的曝光較為人知,但仍需要整體社會對陰陽人/雙性人有更多的了解。LGBTQQIAA最後一個A是指asexual,其中一種翻譯為「無性戀」,但臺灣本土仍缺乏asexual的主體發聲,因此較難作進一步的經驗與處境的討論。

至於S與A是什麼呢?指的相同是「直同志」(tonzhi-freindly straight),也就是「異性戀盟友」(straight allies),這兩者是同義詞。國外通常用LGBTQQA,但我認為華人地區較適合用LGBTSQQ,不需要直接將「Straight Allies」翻譯成直同志。因為「同志」二字較有華人文化的脈絡,取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國父革命的名言,1989年於香港正式地被使用。當時在為straight allies尋找翻譯時,發現台灣社會同志社群已習慣使用「直同志」這個詞,作為「對同志友善的異性戀」的代稱。如果按字義直接翻譯成「異性戀盟友」,意思究竟指的是什麼盟友呢?在中文上反而有一種語焉不詳,不容易理解的感覺。因此最後選擇在華人文化/地區直接使用直同志「S」較易理解。

至於國外大學與中學,常有對同志友善的學生社團,有的是各校組織,有些則是聯合組織,常取名為QSA (queer straight alliance)。過去曾翻譯為「同直聯盟」,很有同志社群彼此連線、連結、合作的感覺,但好像又把直同志排除在「queer」之外?況且用「同」這個字好像也沒這麼適合,雖然原本「同志」一詞翻譯自「queer」一字,但容易從「同直聯盟」的中文字面中,誤會「同」是指「同性戀」,也許稱為「酷異聯盟」更適切吧!

一樣稱為「同志」,但隨著多元性別光譜越來越為人所知,其內容與概念越來越豐富,因此有時候我們可以從英文的縮寫簡稱中,了解該文章、討論脈絡中,究竟能包含到什麼程度的多元性別、性傾向身分。因此,如果有意識使用LGBT、或LGBTQ、或LGBTQI、或LGBTSQQ、或LGBTQQIAA等等,各意味著各發言者有不同程度的多元社群意識,我不認為非要「統一」不可,不需要所有的人都使用「最長、包含最多的那個簡稱」。像是聲稱課程名稱為「性別教育」,實質內容依然是「二性教育」;講座聲稱要談「性別關係」,事實上談的卻只是「男女關係」;說是「性別教育」,卻看不見「男性主體」;明明就是「男同志社團」,卻說自己的社團是「同志社團」。

名符其實仍是重要的,才不會有讓想參加活動、閱讀文章、參與討論的人,有誤上賊船、被欺騙的感覺。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第15期 性別無敵好青春


他是我的伴侶,他是位愛滋感染者。(下)
文/江蘊生(阿生,國立中正大學酷斯拉社)

協助
最後,因為不想再讓我們的關係繼續惡化。我找尋了社會團體的協助。找到了露德協會志工小高,與另一個單位的小美老師。討論出來的對策是,希望可以透過匿名篩檢的結果證明自己與感染者交往並不會有問題,並且幫助我清楚知道,要讓父母理解絕對不會是一兩個月可以解決。

接著幾次,我鼓起勇氣與爸媽溝通,但每次結局都是大吵,或者一方直接離開。而且爸媽講的質問都是那幾句話
「你明明有選擇健康伴侶的權利。」
「如果我知道你感染到愛滋,我會恨那個人一輩子!」
「我們跟你相處二十年,他才跟你相處不到一年。難道我們的愛比較沒價值?」

記得某次的溝通,問題依然在這幾句話上打轉,然後,我大哭的跟爸媽說:「我不是不愛你們,我就是因為太愛你們。所以我想盡一切辦法去讓你們理解,今天如果我不愛你們,我大可以拋下我跟感染者交往這件事情之後,就甚麼都不說了。」我知道自己情緒已經失控,把自己關進了房間,不想再說任何事。只顧著大哭,打電話給小美老師,哭訴著心中有多痛。還好小美老師電話中的安慰與建議,不至於讓我對溝通失去信心,找到一個繼續努力溝通的理由。

交往5個月後,我去做了匿篩,但要5個工作天後才知道結果。這5天,每天都在預想著結果,即使知道與你的性行為都是安全的,但仍然無法克服恐懼。害怕如果我真的感染了,我的家人一輩子也不會諒解我,而你也說過,如果我真的因為你而感染愛滋,你也會因此內疚。

幸好,那天詢問過後的結果是陰性的,一切的假設與擔心都沒發生。

轉變
漸漸的,我不再用說理的方式與爸媽溝通,也學著不再拿任何數據要爸媽相信愛滋病有多無害。取而代之的是,跟爸媽說我在這段感情中過的多好,有多快樂。分享我跟你在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然後不斷的告訴爸媽,我依然沒感染到愛滋,要他們不要再為愛滋擔心。而爸媽似乎也不再擔心我會感染愛滋,也不再與我爭執伴侶是感染者這件事,只希望我好好照顧自己就好,不管我愛的是誰。

即使在爭執的過程之中,我不知道流過多少次眼淚,但也學習到溝通的過程之中,不是只拿著冷冰冰的數據就好,人是活的,數據是死的,爸媽最想知道的是,我能夠真的不會因為跟感染者交往而感染愛滋。而我也確實做到,讓他們可以不為這件事情再繼續擔心。

而在這些爭執的過程中,也幸好有你一直在身邊陪伴著我,讓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面對這一切。我哭的時候,你陪著我落淚,沉默的時候你拍拍我的背,一起商量著下一次的溝通該怎麼做。也是因為你的陪伴,我才能夠順利的走過來。我知道,有時候看著我落淚,看著我在電話中被我爸媽責備,你心中的痛未必亞於我,卻未曾聽過你一句抱怨。謝謝在生命中有你互相扶持。接下來,請讓我跟你牽著手,在未來的日子裡一起走過。

愛我所愛
20121206日,爸媽結婚紀念滿25周年,爸爸在寫給全家人的信中提到:「阿生,爸爸不會想要左右你的愛情,只要你愛的我都同意,因為我愛你,所以我一定會愛你所愛。年初我和媽媽在你的戀愛議題中,有著與你不同的意見,我們不是要你做任何取捨,只在表達對你的愛。你的人生必然影響我們一家人的未來,為此,我必須將對你最自私的愛放在前面。我們要你健康,也想要你幸福。我們要你尋得最好的愛,這些都是你往相同的期望,只是父母多一層『家人』的保護,想護著你不要有太多的負擔、責任,更不想要你有太多的風險。

我並沒有不接納他,將來的你若真要與他終身為伴,我必然也接受、定然祝福。只是在這之前,請讓我當個護子的父,扮演我必須扮演的角色。

請你真的要好好讓自己健康,並給我們承諾會小心自己的健康,在這個前提之下,愛你所愛吧!」

就在長期的抗戰後,我們都贏了彼此。贏回了那個差點形同陌路的家。

感染者伴侶
成為感染者伴侶後,深刻的體會到整個社會對於愛滋的不了解,甚至是歧視。在告知朋友們、家人後,很多人第一個回應都是「那你沒事吧?」、「你還是健康的嗎?」其實在與我伴侶相處之後我深刻的體會到,愛滋感染者並不如想像中的「恐怖」,感染者如果有定期追蹤身體狀況,其實生活模式與非感染者一樣。也根本不會有「只剩幾年壽命」的情形發生。當然,我不能像醫生一樣的保證感染者永遠都不會發生狀況。就我所知,只要定期追蹤身體狀況,感染者就是健康的。

我只是一個感染者伴侶的身分,就可以感受到社會的不友善,更遑論是一個感染者的處境。感染者往往因為這些不友善,在感染初期因為不知道該向誰訴說,而心中承受巨大壓力;在選擇伴侶的過程中總會特別的猶豫,害怕伴侶因為自己感染者的身分而不願意進入這段感情,或者已經在穩定交往的感染者,無從向伴侶提起這件事;甚至是面對親情的時候,心裡更是惶恐如果有一天家人知道了,會不會從此變得陌生?

感染者伴侶最常面對的問題是「為什麼不選擇一個健康的人?」對我來說,因為清楚知道愛滋可以預防,也知道愛滋感染者本身也不是如同社會想像的一樣恐怖,所以在選擇伴侶時,並不會特別以「是不是感染者」來做為選擇伴侶的條件之一。最後,歡迎身旁的感染者朋友出櫃,一起聊聊身為感染者的故事。

第15期 校園性別花


校園性別社團的好朋友們~俗話說: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

你曾經,辦了好活動,感覺宣傳管道不夠多嗎?想讓更多人知道?參與社團收穫多多,想找個機會分享自己在社團的學習與感動嗎?

來!來!來!覺青性電子報提供校園性別社團的您一個宣傳管道!只要在每個月10日以前,將要刊登的資訊或文章寄至:wei2ann@gmail.com

覺青性電子報將於每月月中發刊時,在「校園性別花」專欄,免費幫社團宣傳!歡迎提供活動訊息、活動介紹、參與活動的成果、參與社團的經驗分享、擔任幹部的經驗分享,也歡迎透過「校園性別花」專欄宣傳自己的社團與活動~

第15期 我來自哈佛


伊師達悉的故事

文/王晧安

出處:《佛陀的聖弟子傳Ⅳ:佛陀的女弟子與在家弟子們》

佛陀時代記載的傑出女弟子相當稀少,雖然現代人很想針對當時的女弟子作研究,但非常困難,因為原始材料呈現得太少,實在難以取得。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伊師達悉比丘尼,她不是佛陀的直接弟子,生活約在佛陀去世後一世紀的時間。

伊師達悉年紀輕輕就出家了,有位年長的比丘尼菩提問她,為什麼這麼年輕可愛就出家了呢?是經歷什麼事嗎?

原來伊師達悉三度結婚,一直都是個謙卑、勤奮盡職的家庭主婦,善待與恭敬丈夫,三任丈夫一位是富商的兒子,一位是正直又富有的人,以及一位修行者,三個人無來由地,在結婚一段時間後對伊師達悉冷淡,甚至恨得想趕快離婚,這使得伊師達悉萬念俱灰,在當時對於女性來說,這是多麼大的恥辱呀!寧願一死了之!此時遇上了外表祥和的耆那達陀比丘尼,發了成為比丘尼的願,在出家後,七天內精進修行,便獲得三明,包括宿命智證明、生死智證明及漏盡智證明,了解自己婚姻失財的宿命原因。

原來在八世之前,伊師達悉曾是個風流倜儻、只想玩弄愛情、不想負責任的男金匠,毫不關心被玩弄、傷心的女人心,因此下一世便到地獄受苦,看見遠處的美女,卻被劍葉林利刃割膚。之後幾世,變成被猴王咬掉生殖器的猴子,投生遭閹割的駝羊、耗田的閹牛,無法娛樂,也一直過著被去勢的生活。好不容易再轉身為人,卻生成當時人難以接納、且居住於貧民區的陰陽人,同時擁有兩性器官,卻無人願意與他買足性慾。再下一世轉生為女人,16歲受納為妾,卻挑撥離間丈夫與第一任妻子,直至拆散他們為止,誤用難得的人身,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因此這一世接連三任丈夫無來由的鄙視、遺棄。

還好這一世對於丈夫的對待未再粗暴相向,有機會逢遇佛法,精進修行,覺悟四聖諦,終於解脫,得以結束輪迴的旅程。

佛教重因果,目的在教導我們種善因、種淨因,不要畏懼、逃避我們正在經歷的種種的「果」,勇敢面對,把握我們現在面對每一件事的、每一個困難的機會,好好修習、調整自己,人身難得,好好善用這個做人的機會,把握當下精進吧!












(圖片來源:YesAsia.com

第15期 青色半獸人


學習責任感與延宕滿足
文/王晧安

我記得在自己青少年階段,有兩件事情花了很多力氣學習,這兩件事情,都與「自由選擇」很有關,一個是「責任感」,一個是「延宕滿足」。我想,沒有人天生是有感責任感的,也沒有人天生就能做到延宕滿足,都需要不斷地練習、不斷地體會,慢慢地讓自己學會。

學習責任感的開始,是從「交作業」開始,我不喜歡寫作業,總覺得交作業很麻煩,更討厭交週記,雖然每次寫完滿滿的兩頁週記很有成就感,但我依然不喜歡。但我發現,自己的作業就是要自己完成,這才叫做「完成自己的學習」,學習是別人無法幫我們做的事,「得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如果不交作業,我的座號會被寫在黑板上,我會因為遲交作業而被扣分,雖然我學到了一樣的內容,但我因為被扣分而學會「準時交作業」,需要有責任地「按時完成」。長大之後,發現無論交報告、寫計畫、比賽審件,如果沒有按時寄出,那就會失去機會,一旦失去機會,無論我曾如何努力,機會錯過就是錯過了,如果沒有按時完成,就會變成徒勞無功,一事無成。

我的媽媽曾經對我很嚴苛,如果學校要帶美術用品,而我前一天忘了,媽媽從來不會幫我把東西再帶來學校,我曾經在心中抱怨媽媽的無情,羨慕其他媽媽的貼心,但我因此學會和同學求救,也學會前一天要把自己的要帶的東西準備好,要為自己生活所需要的準備負責。我得為我的文具負責,好好維護他們,不讓他們輕易損壞,不然我就沒有筆可以用了。到我現在工作了,這個能力依然重要,有責任感讓我懂得未雨綢謬。

但是要有責任感,常常就得有所犧牲。此時的我原本想看一本書,想玩半小時電玩,想和朋友在電話上聊天,往往得在我的「自由選擇」下犧牲,因為我得把這些時用來完成課業,完成了,才能做自己原先想做的休閒娛樂。讓自己當下想享受的延後滿足,就稱為「延宕滿足」。

我想要蒐集滿榮譽卡的印章,讓我獲得一張榮譽狀,因為要獲得榮譽狀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我無法馬上獲得,只好努力做一件又一件可能獲得榮譽卡印章的事。玩電腦遊戲,如果想要讓自己的角色玩得輕鬆,那就需要練功,得慢慢累積遊戲裡的金錢,而不能一直花掉,不然就無法買到好的裝備。

延宕滿足後來幫助我最大的是「理財管理」,因為我知道現在省下小錢,辛苦一點,長久下來會累積出大錢,完成自己用金錢可以達成的小夢想。

「責任感」和「延宕滿足」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學習,卻需要長久的培養,終身受用。

第15期 拉青的小火花


滿足關係中的期待,滿足了誰的需求?

文/陳停

最近在思考「親密關係」的議題。

在情感關係中,重視對方、替對方著想或體貼,好像是維繫關係的必要元素,也是許多人在意的點。我雖然稱不上「很體貼」,但也常常讓對方「感受不到」我對她的重視,不過為對方著想這點我還是有那麼一點做到XD。為什麼會突然想寫關於「感情」?是因為最近的關係中出現了「我不能理解」以及「原來我是抱持這樣的想法才做」的衝擊事件。

在關係中,有許多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就像是對方生日,我一定要好好策畫,讓對方開心;在重要節日不管我有沒有做些事情,「我」這個伴侶應該都要待在對方身邊才是……。於是當我秉持這樣的觀念,遇上了與原先與常理斷裂的事件,就令我好生困惑。

事情是這樣的,與我分隔兩地的另一半,終於熬到論文口試的那一天。在寫論文的那段日子,因為我沒能陪伴在她身邊,說好要幫忙看的論文也沒有完全看完,就趕鴨子上架了。對方的論文口試,對我來說很重要,無論是張羅食物、幫忙抄寫口委建議等等,都是很自然的事,當時另一半也同意我南下。

不料在接近口試的前幾天,接到了應徵公司面試的消息,雖然推辭過,但在對方的邀請以及我的不好意思之下,依然接下了這個邀請。即使跟口試撞期、即使我必須南北來回跑,但對我來說「這是我可以接受的」,不然就不會答應面試了。

然而,另一半卻因為不想讓我太累、不想讓我為了她的論文這樣奔波,於是拒絕我參加她的論文口試。聽到這個拒絕,我很不能接受,不懂我表達的「我可以接受這樣的奔波」,為什麼不能參加?甚至一度感到很荒謬,居然連自己另一半的重要場合都出席不了?但當下我又不能堅持一定要去,畢竟論文口試的主角是對方,她當然有權利拒絕我的出席。這讓我搞不清楚到底我該不該出席?忍不住猜測會不會她嘴上說不要我來,不想影響我面試,但心裡卻很落寞?所以讓我處在一個莫名其妙、極度焦慮但又無法強迫對方的窘境,不知道哪種作法才是真的體貼她、尊重她的意願,同時也兼顧到我的想法。

因為這次事件,讓我很是困擾,但不知道原因在哪裡。直到遇到另一件事,我才恍然大悟。年初,另一半因為家裡發生了一些事,心情非常難過,當時的我在北部參加營隊,很擔心她的狀況,很想第一時間就陪在她身邊。於是在營隊結束的那天,就考慮要直接回到南部去,第二天一早再回北部上班。但另一半不希望我這麼累,而且待的時間不長,她又因為待在家裡,我過去也不是很方便,因此我又再度陷入兩難。

在營隊快要結束之前,不斷在思索要不要回去這件事。當我跟同伴M提起我的焦慮,他試圖分析原因,前面說了什麼我忘了,但後面那句:「妳有想要回去陪她的『需求』」,這一句話,瞬間醍醐灌頂!他還在繼續說但我都沒聽進去,雖然表面上沒反應,那句話著實讓我感到震撼。我才發現,原來這是「我的需求」!

想要出現在論文口試現場、想要衝回去看她、想要做的很多事,原來都是因為我的需求驅使?原來替她著想、想要體貼她的心情是我的需求?其實當下很不能接受原來我心裡有這種想法,並開始翻找過去曾經做的那些事情,是不是都是因為自己的需求,而非使對方真的感受到是為她著想才做的?這突如其來的衝擊,讓我不知該如何是好,如果真是我一人私心所想,那麼似乎就應該要拋掉?突然讓我有了這種想法。

雖然在平衡自己與對方的需求上,我還沒有找到適當的做法,但因為這個頓悟,讓我在之後遇到的許多事情當中,慢慢會檢視究竟是自己的需求還是因為對方的需求,當然也可以說滿足對方的需求其實也是自己的一個需求(這是在繞口令嗎?)只是會想要更加小心地不要將自己的想望加諸在對方之上,否則容易造成對方的負擔,也讓自己困擾。

第15期 汁液型男


大屌悲歌

文/台大潤滑液男孩 陳小柏

從小到大男孩子們都活在競爭和自卑中長大,談到身體和性時總無法好好認真的聊,只能透過比較和嬉笑。但比較到最後只剩唬爛,嬉笑後誰也不知道什麼是真的,於是大家開始與自己腦子想像出來的「標準」比較,來看自己夠不夠大、夠不夠久、次數夠不夠多、夠不夠濃。營造出一種崇尚大屌的氛圍,殊不知,真正的大屌只有滿腹的苦水。

南部真的是地靈人傑,那日吃飯幾個人掏出皮夾子不約而同的現出了台北某三溫暖所核發的大鵰卡,它是真的有一定的測量程序和標準,確認你夠大鵰後才會發卡,身陷大鵰卡中的我內心真的是小鹿亂撞臉上潮紅不斷,但幾個大鵰男卻因為這個大鵰而身陷許多困擾。

A粗鵰抱怨著他得比許多人花好幾倍的錢和時間找適合自己的保險套,還很教導我如何看保險套標示「闊度」而不是寬度,用一般的保險套太緊又不舒服甚至會痛,一痛就軟了讓對方笑話了一翻,留下許多陰影。B粗鵰則在伴侶關係中遇到挫折,好幾任男朋友都無法承受這樣的衝擊而性事不合,男友們開始擔心B是否會因性得不到滿足而偷吃外食,好不容易遇到一個性器相合,兩人玩得的爽翻天,卻因為太爽了,男朋友覺得這麼好的大屌一定很多人要,B一定很花心,於是又陷入不信任的關係中,最終也導向分手。

粗鵰C是個純零,他驚恐的跟我們分享到三溫暖原本已躺下準備被進入,對方卻默默的坐了上去還搖了起來,「不是大屌就要當TOP啊!」他內心煎熬吶喊著。

看來擁有非凡性器者,想要擁有個平常的性愛還真的不容易啊,內心覺得舒坦多了……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第15期 酷斯拉咪咪


我可以上戰場,不代表人人可以

文/陳逸咪

當時真愛聯盟事件正在發生,這是為了無法站出來的那些同志,一個女同志的觀點。

為什麼我不要當作這一切都沒發生,繼續當我的宅女,繼續打我的電腦、上我的臉書就好了呢?

為什麼我要為了真愛聯盟的一舉一動感到氣惱、感到不悅、然後大半夜還要窩在電腦前,死命敲打鍵盤,寫下這篇文章呢?

原因很簡單,這所有的事情我都看不過去,但我又無法以肉身去會場檔子彈。身為上班族的我不能隨意請假去參加公聽會,但天知道我在腦子裡沙盤推演過多少次,我想對真愛聯盟那些牧師、家長、老師們喊出口的話,「要怎麼樣讓發言有效率,而不是謾罵?」、「要怎麼樣可以不引起對方的排斥感,讓教材的好處可以被接受?」、「要怎麼樣讓眼前這些擔憂自己小孩將來會變成同志的家長了解,當個同志也可以跟我、跟其他在場同志朋友一樣,跟一般人沒什麼不一樣的?」、「要怎麼樣可以幽默風趣、又不失主調的跟教會人士談論同志議題?」

就算只可以站在公聽會會場外面,我也希望可以一對一的跟家長們說說話,讓他們知道同志不是妖魔鬼怪、不是變態。

記得在《自由大道》裡面,Milk說過要用自己的身體檔下那些仇恨的子彈,也記得看到他拿著錄音筆錄下那段話時,我哭得有多慘。

對啊!我不去檔子彈的話,就不用期待其他人去檔這些子彈了。所以Milk選擇出櫃、選擇在那個同志仍會受到身命危險的時代背景中,公眾出櫃。

我也是這樣想的,每天都在腦子裡想著,我可以做些什麼,我可以做些什麼……。不過,這些都是我的立場,是因為我可以這樣做,所以我這樣做的事情。

對於對這整件事仍然置身事外的同志朋友,我不會說出「身為同志,就必須得站上戰場,一同爭取權益」類似這樣的話。我自認為我可以用現在這樣公開的身份、大聲的音量對真愛聯盟喊話是一種特權,一種專屬於特定階級和已出櫃身份才可以做到的事情,同志要談很多議題前,必須先有個光明正大的身份,通常是出櫃身份。

如果我今天沒有享有出櫃的特權,我無法在臉書上大肆宣揚我的感受;
如果我今天沒有享有出櫃的特權,我無法在辦公室與同事談論真愛聯盟的作為;
如果我今天沒有享有出櫃的特權,我無法在三五好友聚會上這樣子發洩我對整件事情的不滿;
如果我今天沒有享有出櫃的特權,我即使在家裡看見新聞,也最好當作沒看見一樣、或者是轉台以免尷尬;
我其實也想大聲呼喊:「同志們,革命的時候到了!一齊挺身而出作戰吧!」然後召集所有身邊的同志(多是拉子)朋友來參與這次的同志運動,但我想了一想,決定不這麼做。我不知道男同志朋友的狀況,但我知道很多拉子的低調其來有自。

對於無法公開發言的拉子,我知道她們心底或許有些聲音存在,但要把聲音發出來前,得先突破一層銅牆鐵壁,就是讓其他人知道自己的身份。很多我的拉子朋友長時間生活在「大家都知道她是,只是不說出口」的氛圍裡,很多很敏感的話題,她們都必須刻意避免,才不至於讓辛苦維持的和平因此崩解,像在園區裡工作的拉子、穿著套裝當上班族的拉子等,對她們而言,沒有所謂友善的出櫃環境,出櫃可不是什麼「一覺起來,就會被遺忘」的小事。

也就是說,她們沒有「讓她們可以這樣搞」的雄厚資本。

出櫃的同志、為這場仗戰在最前線的同志的確很勇敢,他/她們用肉身在擋那些最尖銳、最傷人的論述子彈,補好傷口之後,再下一戰;我知道有天我也會成為其中一員,即便現在的我只能在最安全的環境裡、用最小的論述力量挺這整件事,但我知道有機會我一定會站出去。

因為我認為享有這些特權的人如我,有盡義務的必要。

同時我也選擇尊重每個人對於「身為同志」這件事情嚴重程度的感受,所以我了解「我可以上戰場,不代表人人可以。」

在社會上取用的資源,讓我在今天這個社會中有一個安全的發言位置,或許是同志運動者、或者是性別所研究生、或者是網路寫手、或者是懂一些理論可以拿來嚇唬人的理論人士。不管怎樣都好,這篇文章期待跟我一樣有特權的人,除了看見沒站出來的同志的困境以外,更可以看見自己可以站出來的優勢地位和特權,然後用理解取代他者化那些人。

那你/妳說「大家都不站出來,誰要擋子彈?」
我會回說:「我想還是有很多人跟我一樣,覺得捨我其誰的。」

當時網路BBS上,熱烈關注《同志不投身運動終於成為可恥》這篇文章,我有些不同的看法,除了從同志不投身運動的角度來看,我更傾向於看見可以投身運動的同志擁有什麼樣的特權。

以我自己為例,可以投身運動的確是個特權。首先,我是個高調出櫃的女同志,無論是家庭、臉書、部落格、工作場所、學校,所有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個女同志、是個拉子。

為什麼我可以投身運動?因為我沒有出櫃的風險,假如要出席公聽會,我不害怕被媒體拍到、不害怕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公眾媒體上,再者,我為什麼可以以一個拉子的身分發表我對於「同志教育」和「真愛聯盟」的意見,因為我不用擔心說了這些話後,會不會被家人、朋友、工作的同事知道我其實是同志,這不是同志的內在恐同的問題,這是很實際的社會氛圍不友善的問題,我有某種特權,讓我可以不用擔心社會怎麼看我。這特權牽涉到很多層面的考量:
1.學術背景,我是個性別所研究生,這個身分讓我可以大談同志權益。
2.理論背景,因為有理論在背後支持,讓我的論述比較容易被接受。
3.職業背景,我不用擔心因為發表言論會被FIRE,因為我的職場對同志很友善。
4.家庭支持,我不用擔心因為挺同志上報而發生家庭革命,因為我家人支持我。
5.個人理念,因為我的做法有我強大的理想支持,所以我不會在發出聲音時有所猶豫。

這些都是特權,意思就是,不是每個同志都有這些東西撐腰、有權力可以跟主流社會對抗,也不是所有同志都可以無所顧慮的「站出來」、拋頭露面挺自己人,這跟戰爭不一樣,戰爭時,每個人為國站出來是被鼓勵、被嘉許的,但是,這次事件,站出來不只需要勇氣,更需要的是「資源」。

如果今天我沒有特權,我會擔心出櫃風險、擔心家庭革命、擔心失去工作、擔心當我為同志站出來時,卻讓我的生活陷入困境。所以我可以站出來,我享有特權、就有應盡的義務。

但我不會用同樣的標準要求其他同志,因為特權就是只屬於社會階級中的某些特定人,已經是很不公平的事情了。在這樣不公平的基準下,試問「要求所有同志都投入運動」,這麼公平的說法又該如何成立呢?

同志在性傾向方面受到同樣的迫害,但仍在許多其他面向上有很大的差距,思考各層面的差異,或許比較可以理解每個同志在選擇「站不站出來」時,內心的掙扎和猶豫了。

千萬不要一不小心,把這些同志給她者化了。


(圖片來源:Pixabay

第15期 性別強心丸


性別大補帖:金融業女人當家?
台灣立報 2013-02-21 文/王晧安

因為習慣使用自動化設備與網路交易,我是個很少去銀行的人。平常我會透過自動存款機存款,直接在自動存款機提款,在網路銀行換匯。在網路銀行進行投資理財,一方面是白天上課、上班,要到銀行總是不方便,一方面不喜歡每次到郵局、銀行又得耗費時間等候,加上我一直都覺得「存簿補摺」是一件無聊又浪費紙張的事,從此,陸續將自己的存摺都改為無摺帳戶。

這天,很難得走進銀行,一眼望去,所有的金融服務員,乃至襄理等,除了門口的保全是男性,其他所有人員都是女性。我一直在想,這意味著什麼?女人當家?男人哪兒去了?再連結我到其他金融行庫的印象,之前會看到較少的男性金融服務員坐在第一線,反而後面的主管不乏男性身影。但郵局的服務員好像男女比例比較平均?也許是因為有公股民營的色彩,讓更多男性有興趣嘗試郵局人員的招考?[詳全文]

性別大補帖:咱們一起來跳舞吧!
台灣立報 2013-02-28 文/王晧安

這天,我走到玄關,看到一群同學正在練舞,一位男性舞蹈老師正在教他們。他們突然停了下來,同學們坐了下來,顯然老師有話要對他們說,或是作一些示範教學。「同學,男生可以跳女生的舞嗎?」這是個有趣的問題,同學們沉靜了幾秒鐘,因為我也不好意思站在旁邊看他們上課,沒聽到同學們的回應,及老師的回答我就上樓去了。

一邊上樓梯,我一邊在想這句話:「男生可以跳女生的舞嗎?」有可能有兩種解釋的可能,有可能是「要求男生不能夠跳女生的舞吧!」較為性別刻板的教學,認為男生跳某些動作才會好看,而女生做這些動作則不太適合;也有可能是「這一段我們要讓男女生區分動作嗎?男生們願不願意和女生一起跳相同的舞呢?」在邀請男生是否能一起跳相同的舞步,請男生不要太在意這些動作manman、娘不娘。如果是後者,男生不想跳陰柔的舞,那老師會如何繼續教學嗎?但相同的都表達了,舞蹈動作區分出「較陽剛的一系列動作」,以及「較陰柔的一系列動作」,分別用「男生的舞」及「女生的舞」的代稱了。[詳全文]

性別大補帖:政府廣告浪費性平資源
台灣立報 2013-03-07 文/王晧安

今天在電視上看到一則行政院的廣告,簡單喊了幾句「政治性別平等」、「家事性別平等」、「工作性別平等」,就希望「性別平等、幸福提昇」,簡直笑掉大牙,完全就是一堆虛無的口號,究竟能達成什麼促進性別平等的效果?這應該是政府該做的廣告嗎?

這支廣告的設計、畫面,讓我想起前陣子「經濟動能提昇方案」的廣告,就一些畫面在動,然後說經濟方案很多很複雜,人們都搞不清楚。廣告內容如出一轍,讓人看了很傻眼,一致的廣告風格,完全就覺得是在浪費公帑,不知道在廣告什麼?[詳全文]

第15期 編輯入花叢


總編輯/王晧安

39日全台反核遊行沸沸揚揚,難得臺灣有這麼大的反核氣勢。性別團體不落人後,一一上街,我看到各行各業、各種年齡層的遊行伙伴。有趣的是,原住民基層教師協會伙伴拿著「我要大肉棒,不要燃料棒」的大牌子,真的是太經典了,不知道想要的是哪一種肉棒?

不過如果是自身有大肉棒,很多男生喜歡自我吹捧,但本期潤男專欄則道出他們的悲歌!雖說是悲歌,搞不好還是有人覺得是炫耀文吧!青年不只是在性話題上,有時候會有這麼一點煩惱,伴侶關係有時候也是有點讓人摸不著頭緒,陳停的專欄則分享了自己在伴侶關係「需求」議題上的新體會,究竟有時候看似想配合對方,究竟是在滿足誰的需求呢?

一咪的專欄本期刊登的是「真愛聯盟事件」討論正熱烈時,有許多人鼓吹同志們無論如何都要去參加公聽會,或是做一點什麼,或是向旁人出櫃,一咪在當時發表一席「出櫃」是一種特權的論述,從自己的位置出發,也為無法出櫃的人發聲。
而「青色半獸人」專欄,我從自己的經驗談起,聊聊我在青少年時期學習與培養的「責任感」和「延宕滿足」。

「我來自哈佛」專欄介紹的是比丘尼伊師達悉的故事,佛教中記載比丘尼的故事實在是少之又少,真的是有點不公平,因此有比丘尼的故事特別顯得珍貴,為什麼伊師達悉三度結婚,丈夫卻無來由離婚?為什麼伊師達悉年紀輕輕就出家了呢?

「校園性別花」專欄自本期開始徵求校園性別社團參與經驗的分享、活動宣傳或成果,歡迎校園性別社團多多投稿,或是多利用這個園地來宣傳社團及活動喲!

在此為您獻上「第15期覺青性電子報」。

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覺青性電子報第15期 2013.03.15



覺青性電子報 第15期          發報時間:2013-03-15 16:00:00
報主: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 / 總編輯:王晧安 / 執行編輯:王靖鳳









總編輯/王晧安

39日全台反核遊行沸沸揚揚,難得臺灣有這麼大的反核氣勢。性別團體不落人後,一一上街,我看到各行各業、各種年齡層的遊行伙伴。有趣的是,原住民基層教師協會伙伴拿著「我要大肉棒,不要燃料棒」的大牌子,真的是太經典了,不知道想要的是哪一種肉棒?

不過如果是自身有大肉棒,很多男生喜歡自我吹捧,但本期潤男專欄則道出他們的悲歌!雖說是悲歌,搞不好還是有人覺得是炫耀文吧!青年不只是在性話題上,有時候會有這麼一點煩惱,伴侶關係有時候也是有點讓人摸不著頭緒,陳停的專欄則分享了自己在伴侶關係「需求」議題上的新體會,究竟有時候看似想配合對方,究竟是在滿足誰的需求呢?

一咪的專欄本期刊登的是「真愛聯盟事件」討論正熱烈時,有許多人鼓吹同志們無論如何都要去參加公聽會,或是做一點什麼,或是向旁人出櫃,一咪在當時發表一席「出櫃」是一種特權的論述,從自己的位置出發,也為無法出櫃的人發聲。
而「青色半獸人」專欄,我從自己的經驗談起,聊聊我在青少年時期學習與培養的「責任感」和「延宕滿足」。

「我來自哈佛」專欄介紹的是比丘尼伊師達悉的故事,佛教中記載比丘尼的故事實在是少之又少,真的是有點不公平,因此有比丘尼的故事特別顯得珍貴,為什麼伊師達悉三度結婚,丈夫卻無來由離婚?為什麼伊師達悉年紀輕輕就出家了呢?

「校園性別花」專欄自本期開始徵求校園性別社團參與經驗的分享、活動宣傳或成果,歡迎校園性別社團多多投稿,或是多利用這個園地來宣傳社團及活動喲!

在此為您獻上「第15期覺青性電子報」。








性別大補帖:金融業女人當家?
台灣立報 2013-02-21 文/王晧安

因為習慣使用自動化設備與網路交易,我是個很少去銀行的人。平常我會透過自動存款機存款,直接在自動存款機提款,在網路銀行換匯。在網路銀行進行投資理財,一方面是白天上課、上班,要到銀行總是不方便,一方面不喜歡每次到郵局、銀行又得耗費時間等候,加上我一直都覺得「存簿補摺」是一件無聊又浪費紙張的事,從此,陸續將自己的存摺都改為無摺帳戶。

這天,很難得走進銀行,一眼望去,所有的金融服務員,乃至襄理等,除了門口的保全是男性,其他所有人員都是女性。我一直在想,這意味著什麼?女人當家?男人哪兒去了?再連結我到其他金融行庫的印象,之前會看到較少的男性金融服務員坐在第一線,反而後面的主管不乏男性身影。但郵局的服務員好像男女比例比較平均?也許是因為有公股民營的色彩,讓更多男性有興趣嘗試郵局人員的招考?[詳全文]

性別大補帖:咱們一起來跳舞吧!
台灣立報 2013-02-28 文/王晧安

這天,我走到玄關,看到一群同學正在練舞,一位男性舞蹈老師正在教他們。他們突然停了下來,同學們坐了下來,顯然老師有話要對他們說,或是作一些示範教學。「同學,男生可以跳女生的舞嗎?」這是個有趣的問題,同學們沉靜了幾秒鐘,因為我也不好意思站在旁邊看他們上課,沒聽到同學們的回應,及老師的回答我就上樓去了。

一邊上樓梯,我一邊在想這句話:「男生可以跳女生的舞嗎?」有可能有兩種解釋的可能,有可能是「要求男生不能夠跳女生的舞吧!」較為性別刻板的教學,認為男生跳某些動作才會好看,而女生做這些動作則不太適合;也有可能是「這一段我們要讓男女生區分動作嗎?男生們願不願意和女生一起跳相同的舞呢?」在邀請男生是否能一起跳相同的舞步,請男生不要太在意這些動作manman、娘不娘。如果是後者,男生不想跳陰柔的舞,那老師會如何繼續教學嗎?但相同的都表達了,舞蹈動作區分出「較陽剛的一系列動作」,以及「較陰柔的一系列動作」,分別用「男生的舞」及「女生的舞」的代稱了。[詳全文]

性別大補帖:政府廣告浪費性平資源
台灣立報 2013-03-07 文/王晧安

今天在電視上看到一則行政院的廣告,簡單喊了幾句「政治性別平等」、「家事性別平等」、「工作性別平等」,就希望「性別平等、幸福提昇」,簡直笑掉大牙,完全就是一堆虛無的口號,究竟能達成什麼促進性別平等的效果?這應該是政府該做的廣告嗎?

這支廣告的設計、畫面,讓我想起前陣子「經濟動能提昇方案」的廣告,就一些畫面在動,然後說經濟方案很多很複雜,人們都搞不清楚。廣告內容如出一轍,讓人看了很傻眼,一致的廣告風格,完全就覺得是在浪費公帑,不知道在廣告什麼?[詳全文]








我可以上戰場,不代表人人可以

文/陳逸咪

當時真愛聯盟事件正在發生,這是為了無法站出來的那些同志,一個女同志的觀點。

為什麼我不要當作這一切都沒發生,繼續當我的宅女,繼續打我的電腦、上我的臉書就好了呢?

為什麼我要為了真愛聯盟的一舉一動感到氣惱、感到不悅、然後大半夜還要窩在電腦前,死命敲打鍵盤,寫下這篇文章呢?

原因很簡單,這所有的事情我都看不過去,但我又無法以肉身去會場檔子彈。身為上班族的我不能隨意請假去參加公聽會,但天知道我在腦子裡沙盤推演過多少次,我想對真愛聯盟那些牧師、家長、老師們喊出口的話,「要怎麼樣讓發言有效率,而不是謾罵?」、「要怎麼樣可以不引起對方的排斥感,讓教材的好處可以被接受?」、「要怎麼樣讓眼前這些擔憂自己小孩將來會變成同志的家長了解,當個同志也可以跟我、跟其他在場同志朋友一樣,跟一般人沒什麼不一樣的?」、「要怎麼樣可以幽默風趣、又不失主調的跟教會人士談論同志議題?」

就算只可以站在公聽會會場外面,我也希望可以一對一的跟家長們說說話,讓他們知道同志不是妖魔鬼怪、不是變態。

記得在《自由大道》裡面,Milk說過要用自己的身體檔下那些仇恨的子彈,也記得看到他拿著錄音筆錄下那段話時,我哭得有多慘。

對啊!我不去檔子彈的話,就不用期待其他人去檔這些子彈了。所以Milk選擇出櫃、選擇在那個同志仍會受到身命危險的時代背景中,公眾出櫃。

我也是這樣想的,每天都在腦子裡想著,我可以做些什麼,我可以做些什麼……。不過,這些都是我的立場,是因為我可以這樣做,所以我這樣做的事情。

對於對這整件事仍然置身事外的同志朋友,我不會說出「身為同志,就必須得站上戰場,一同爭取權益」類似這樣的話。我自認為我可以用現在這樣公開的身份、大聲的音量對真愛聯盟喊話是一種特權,一種專屬於特定階級和已出櫃身份才可以做到的事情,同志要談很多議題前,必須先有個光明正大的身份,通常是出櫃身份。

如果我今天沒有享有出櫃的特權,我無法在臉書上大肆宣揚我的感受;
如果我今天沒有享有出櫃的特權,我無法在辦公室與同事談論真愛聯盟的作為;
如果我今天沒有享有出櫃的特權,我無法在三五好友聚會上這樣子發洩我對整件事情的不滿;
如果我今天沒有享有出櫃的特權,我即使在家裡看見新聞,也最好當作沒看見一樣、或者是轉台以免尷尬;
我其實也想大聲呼喊:「同志們,革命的時候到了!一齊挺身而出作戰吧!」然後召集所有身邊的同志(多是拉子)朋友來參與這次的同志運動,但我想了一想,決定不這麼做。我不知道男同志朋友的狀況,但我知道很多拉子的低調其來有自。

對於無法公開發言的拉子,我知道她們心底或許有些聲音存在,但要把聲音發出來前,得先突破一層銅牆鐵壁,就是讓其他人知道自己的身份。很多我的拉子朋友長時間生活在「大家都知道她是,只是不說出口」的氛圍裡,很多很敏感的話題,她們都必須刻意避免,才不至於讓辛苦維持的和平因此崩解,像在園區裡工作的拉子、穿著套裝當上班族的拉子等,對她們而言,沒有所謂友善的出櫃環境,出櫃可不是什麼「一覺起來,就會被遺忘」的小事。

也就是說,她們沒有「讓她們可以這樣搞」的雄厚資本。

出櫃的同志、為這場仗戰在最前線的同志的確很勇敢,他/她們用肉身在擋那些最尖銳、最傷人的論述子彈,補好傷口之後,再下一戰;我知道有天我也會成為其中一員,即便現在的我只能在最安全的環境裡、用最小的論述力量挺這整件事,但我知道有機會我一定會站出去。

因為我認為享有這些特權的人如我,有盡義務的必要。

同時我也選擇尊重每個人對於「身為同志」這件事情嚴重程度的感受,所以我了解「我可以上戰場,不代表人人可以。」

在社會上取用的資源,讓我在今天這個社會中有一個安全的發言位置,或許是同志運動者、或者是性別所研究生、或者是網路寫手、或者是懂一些理論可以拿來嚇唬人的理論人士。不管怎樣都好,這篇文章期待跟我一樣有特權的人,除了看見沒站出來的同志的困境以外,更可以看見自己可以站出來的優勢地位和特權,然後用理解取代他者化那些人。

那你/妳說「大家都不站出來,誰要擋子彈?」
我會回說:「我想還是有很多人跟我一樣,覺得捨我其誰的。」

當時網路BBS上,熱烈關注《同志不投身運動終於成為可恥》這篇文章,我有些不同的看法,除了從同志不投身運動的角度來看,我更傾向於看見可以投身運動的同志擁有什麼樣的特權。

以我自己為例,可以投身運動的確是個特權。首先,我是個高調出櫃的女同志,無論是家庭、臉書、部落格、工作場所、學校,所有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個女同志、是個拉子。

為什麼我可以投身運動?因為我沒有出櫃的風險,假如要出席公聽會,我不害怕被媒體拍到、不害怕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公眾媒體上,再者,我為什麼可以以一個拉子的身分發表我對於「同志教育」和「真愛聯盟」的意見,因為我不用擔心說了這些話後,會不會被家人、朋友、工作的同事知道我其實是同志,這不是同志的內在恐同的問題,這是很實際的社會氛圍不友善的問題,我有某種特權,讓我可以不用擔心社會怎麼看我。這特權牽涉到很多層面的考量:
1.學術背景,我是個性別所研究生,這個身分讓我可以大談同志權益。
2.理論背景,因為有理論在背後支持,讓我的論述比較容易被接受。
3.職業背景,我不用擔心因為發表言論會被FIRE,因為我的職場對同志很友善。
4.家庭支持,我不用擔心因為挺同志上報而發生家庭革命,因為我家人支持我。
5.個人理念,因為我的做法有我強大的理想支持,所以我不會在發出聲音時有所猶豫。

這些都是特權,意思就是,不是每個同志都有這些東西撐腰、有權力可以跟主流社會對抗,也不是所有同志都可以無所顧慮的「站出來」、拋頭露面挺自己人,這跟戰爭不一樣,戰爭時,每個人為國站出來是被鼓勵、被嘉許的,但是,這次事件,站出來不只需要勇氣,更需要的是「資源」。

如果今天我沒有特權,我會擔心出櫃風險、擔心家庭革命、擔心失去工作、擔心當我為同志站出來時,卻讓我的生活陷入困境。所以我可以站出來,我享有特權、就有應盡的義務。

但我不會用同樣的標準要求其他同志,因為特權就是只屬於社會階級中的某些特定人,已經是很不公平的事情了。在這樣不公平的基準下,試問「要求所有同志都投入運動」,這麼公平的說法又該如何成立呢?

同志在性傾向方面受到同樣的迫害,但仍在許多其他面向上有很大的差距,思考各層面的差異,或許比較可以理解每個同志在選擇「站不站出來」時,內心的掙扎和猶豫了。

千萬不要一不小心,把這些同志給她者化了。













(圖片來源:Pixabay








大屌悲歌

文/台大潤滑液男孩 陳小柏

從小到大男孩子們都活在競爭和自卑中長大,談到身體和性時總無法好好認真的聊,只能透過比較和嬉笑。但比較到最後只剩唬爛,嬉笑後誰也不知道什麼是真的,於是大家開始與自己腦子想像出來的「標準」比較,來看自己夠不夠大、夠不夠久、次數夠不夠多、夠不夠濃。營造出一種崇尚大屌的氛圍,殊不知,真正的大屌只有滿腹的苦水。

南部真的是地靈人傑,那日吃飯幾個人掏出皮夾子不約而同的現出了台北某三溫暖所核發的大鵰卡,它是真的有一定的測量程序和標準,確認你夠大鵰後才會發卡,身陷大鵰卡中的我內心真的是小鹿亂撞臉上潮紅不斷,但幾個大鵰男卻因為這個大鵰而身陷許多困擾。

A粗鵰抱怨著他得比許多人花好幾倍的錢和時間找適合自己的保險套,還很教導我如何看保險套標示「闊度」而不是寬度,用一般的保險套太緊又不舒服甚至會痛,一痛就軟了讓對方笑話了一翻,留下許多陰影。B粗鵰則在伴侶關係中遇到挫折,好幾任男朋友都無法承受這樣的衝擊而性事不合,男友們開始擔心B是否會因性得不到滿足而偷吃外食,好不容易遇到一個性器相合,兩人玩得的爽翻天,卻因為太爽了,男朋友覺得這麼好的大屌一定很多人要,B一定很花心,於是又陷入不信任的關係中,最終也導向分手。

粗鵰C是個純零,他驚恐的跟我們分享到三溫暖原本已躺下準備被進入,對方卻默默的坐了上去還搖了起來,「不是大屌就要當TOP啊!」他內心煎熬吶喊著。

看來擁有非凡性器者,想要擁有個平常的性愛還真的不容易啊,內心覺得舒坦多了……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滿足關係中的期待,滿足了誰的需求?

文/陳停

最近在思考「親密關係」的議題。

在情感關係中,重視對方、替對方著想或體貼,好像是維繫關係的必要元素,也是許多人在意的點。我雖然稱不上「很體貼」,但也常常讓對方「感受不到」我對她的重視,不過為對方著想這點我還是有那麼一點做到XD。為什麼會突然想寫關於「感情」?是因為最近的關係中出現了「我不能理解」以及「原來我是抱持這樣的想法才做」的衝擊事件。

在關係中,有許多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就像是對方生日,我一定要好好策畫,讓對方開心;在重要節日不管我有沒有做些事情,「我」這個伴侶應該都要待在對方身邊才是……。於是當我秉持這樣的觀念,遇上了與原先與常理斷裂的事件,就令我好生困惑。

事情是這樣的,與我分隔兩地的另一半,終於熬到論文口試的那一天。在寫論文的那段日子,因為我沒能陪伴在她身邊,說好要幫忙看的論文也沒有完全看完,就趕鴨子上架了。對方的論文口試,對我來說很重要,無論是張羅食物、幫忙抄寫口委建議等等,都是很自然的事,當時另一半也同意我南下。

不料在接近口試的前幾天,接到了應徵公司面試的消息,雖然推辭過,但在對方的邀請以及我的不好意思之下,依然接下了這個邀請。即使跟口試撞期、即使我必須南北來回跑,但對我來說「這是我可以接受的」,不然就不會答應面試了。

然而,另一半卻因為不想讓我太累、不想讓我為了她的論文這樣奔波,於是拒絕我參加她的論文口試。聽到這個拒絕,我很不能接受,不懂我表達的「我可以接受這樣的奔波」,為什麼不能參加?甚至一度感到很荒謬,居然連自己另一半的重要場合都出席不了?但當下我又不能堅持一定要去,畢竟論文口試的主角是對方,她當然有權利拒絕我的出席。這讓我搞不清楚到底我該不該出席?忍不住猜測會不會她嘴上說不要我來,不想影響我面試,但心裡卻很落寞?所以讓我處在一個莫名其妙、極度焦慮但又無法強迫對方的窘境,不知道哪種作法才是真的體貼她、尊重她的意願,同時也兼顧到我的想法。

因為這次事件,讓我很是困擾,但不知道原因在哪裡。直到遇到另一件事,我才恍然大悟。年初,另一半因為家裡發生了一些事,心情非常難過,當時的我在北部參加營隊,很擔心她的狀況,很想第一時間就陪在她身邊。於是在營隊結束的那天,就考慮要直接回到南部去,第二天一早再回北部上班。但另一半不希望我這麼累,而且待的時間不長,她又因為待在家裡,我過去也不是很方便,因此我又再度陷入兩難。

在營隊快要結束之前,不斷在思索要不要回去這件事。當我跟同伴M提起我的焦慮,他試圖分析原因,前面說了什麼我忘了,但後面那句:「妳有想要回去陪她的『需求』」,這一句話,瞬間醍醐灌頂!他還在繼續說但我都沒聽進去,雖然表面上沒反應,那句話著實讓我感到震撼。我才發現,原來這是「我的需求」!

想要出現在論文口試現場、想要衝回去看她、想要做的很多事,原來都是因為我的需求驅使?原來替她著想、想要體貼她的心情是我的需求?其實當下很不能接受原來我心裡有這種想法,並開始翻找過去曾經做的那些事情,是不是都是因為自己的需求,而非使對方真的感受到是為她著想才做的?這突如其來的衝擊,讓我不知該如何是好,如果真是我一人私心所想,那麼似乎就應該要拋掉?突然讓我有了這種想法。

雖然在平衡自己與對方的需求上,我還沒有找到適當的做法,但因為這個頓悟,讓我在之後遇到的許多事情當中,慢慢會檢視究竟是自己的需求還是因為對方的需求,當然也可以說滿足對方的需求其實也是自己的一個需求(這是在繞口令嗎?)只是會想要更加小心地不要將自己的想望加諸在對方之上,否則容易造成對方的負擔,也讓自己困擾。








學習責任感與延宕滿足
文/王晧安

我記得在自己青少年階段,有兩件事情花了很多力氣學習,這兩件事情,都與「自由選擇」很有關,一個是「責任感」,一個是「延宕滿足」。我想,沒有人天生是有感責任感的,也沒有人天生就能做到延宕滿足,都需要不斷地練習、不斷地體會,慢慢地讓自己學會。

學習責任感的開始,是從「交作業」開始,我不喜歡寫作業,總覺得交作業很麻煩,更討厭交週記,雖然每次寫完滿滿的兩頁週記很有成就感,但我依然不喜歡。但我發現,自己的作業就是要自己完成,這才叫做「完成自己的學習」,學習是別人無法幫我們做的事,「得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如果不交作業,我的座號會被寫在黑板上,我會因為遲交作業而被扣分,雖然我學到了一樣的內容,但我因為被扣分而學會「準時交作業」,需要有責任地「按時完成」。長大之後,發現無論交報告、寫計畫、比賽審件,如果沒有按時寄出,那就會失去機會,一旦失去機會,無論我曾如何努力,機會錯過就是錯過了,如果沒有按時完成,就會變成徒勞無功,一事無成。

我的媽媽曾經對我很嚴苛,如果學校要帶美術用品,而我前一天忘了,媽媽從來不會幫我把東西再帶來學校,我曾經在心中抱怨媽媽的無情,羨慕其他媽媽的貼心,但我因此學會和同學求救,也學會前一天要把自己的要帶的東西準備好,要為自己生活所需要的準備負責。我得為我的文具負責,好好維護他們,不讓他們輕易損壞,不然我就沒有筆可以用了。到我現在工作了,這個能力依然重要,有責任感讓我懂得未雨綢謬。

但是要有責任感,常常就得有所犧牲。此時的我原本想看一本書,想玩半小時電玩,想和朋友在電話上聊天,往往得在我的「自由選擇」下犧牲,因為我得把這些時用來完成課業,完成了,才能做自己原先想做的休閒娛樂。讓自己當下想享受的延後滿足,就稱為「延宕滿足」。

我想要蒐集滿榮譽卡的印章,讓我獲得一張榮譽狀,因為要獲得榮譽狀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我無法馬上獲得,只好努力做一件又一件可能獲得榮譽卡印章的事。玩電腦遊戲,如果想要讓自己的角色玩得輕鬆,那就需要練功,得慢慢累積遊戲裡的金錢,而不能一直花掉,不然就無法買到好的裝備。

延宕滿足後來幫助我最大的是「理財管理」,因為我知道現在省下小錢,辛苦一點,長久下來會累積出大錢,完成自己用金錢可以達成的小夢想。

「責任感」和「延宕滿足」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學習,卻需要長久的培養,終身受用。








伊師達悉的故事

文/王晧安

出處:《佛陀的聖弟子傳Ⅳ:佛陀的女弟子與在家弟子們》

佛陀時代記載的傑出女弟子相當稀少,雖然現代人很想針對當時的女弟子作研究,但非常困難,因為原始材料呈現得太少,實在難以取得。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伊師達悉比丘尼,她不是佛陀的直接弟子,生活約在佛陀去世後一世紀的時間。

伊師達悉年紀輕輕就出家了,有位年長的比丘尼菩提問她,為什麼這麼年輕可愛就出家了呢?是經歷什麼事嗎?

原來伊師達悉三度結婚,一直都是個謙卑、勤奮盡職的家庭主婦,善待與恭敬丈夫,三任丈夫一位是富商的兒子,一位是正直又富有的人,以及一位修行者,三個人無來由地,在結婚一段時間後對伊師達悉冷淡,甚至恨得想趕快離婚,這使得伊師達悉萬念俱灰,在當時對於女性來說,這是多麼大的恥辱呀!寧願一死了之!此時遇上了外表祥和的耆那達陀比丘尼,發了成為比丘尼的願,在出家後,七天內精進修行,便獲得三明,包括宿命智證明、生死智證明及漏盡智證明,了解自己婚姻失財的宿命原因。

原來在八世之前,伊師達悉曾是個風流倜儻、只想玩弄愛情、不想負責任的男金匠,毫不關心被玩弄、傷心的女人心,因此下一世便到地獄受苦,看見遠處的美女,卻被劍葉林利刃割膚。之後幾世,變成被猴王咬掉生殖器的猴子,投生遭閹割的駝羊、耗田的閹牛,無法娛樂,也一直過著被去勢的生活。好不容易再轉身為人,卻生成當時人難以接納、且居住於貧民區的陰陽人,同時擁有兩性器官,卻無人願意與他買足性慾。再下一世轉生為女人,16歲受納為妾,卻挑撥離間丈夫與第一任妻子,直至拆散他們為止,誤用難得的人身,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因此這一世接連三任丈夫無來由的鄙視、遺棄。

還好這一世對於丈夫的對待未再粗暴相向,有機會逢遇佛法,精進修行,覺悟四聖諦,終於解脫,得以結束輪迴的旅程。

佛教重因果,目的在教導我們種善因、種淨因,不要畏懼、逃避我們正在經歷的種種的「果」,勇敢面對,把握我們現在面對每一件事的、每一個困難的機會,好好修習、調整自己,人身難得,好好善用這個做人的機會,把握當下精進吧!












(圖片來源:YesAsia.com








校園性別社團的好朋友們~俗話說: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

你曾經,辦了好活動,感覺宣傳管道不夠多嗎?想讓更多人知道?參與社團收穫多多,想找個機會分享自己在社團的學習與感動嗎?

來!來!來!覺青性電子報提供校園性別社團的您一個宣傳管道!只要在每個月10日以前,將要刊登的資訊或文章寄至:wei2ann@gmail.com

覺青性電子報將於每月月中發刊時,在「校園性別花」專欄,免費幫社團宣傳!歡迎提供活動訊息、活動介紹、參與活動的成果、參與社團的經驗分享、擔任幹部的經驗分享,也歡迎透過「校園性別花」專欄宣傳自己的社團與活動~








他是我的伴侶,他是位愛滋感染者。(下)
文/江蘊生(阿生,國立中正大學酷斯拉社)

協助
最後,因為不想再讓我們的關係繼續惡化。我找尋了社會團體的協助。找到了露德協會志工小高,與另一個單位的小美老師。討論出來的對策是,希望可以透過匿名篩檢的結果證明自己與感染者交往並不會有問題,並且幫助我清楚知道,要讓父母理解絕對不會是一兩個月可以解決。

接著幾次,我鼓起勇氣與爸媽溝通,但每次結局都是大吵,或者一方直接離開。而且爸媽講的質問都是那幾句話
「你明明有選擇健康伴侶的權利。」
「如果我知道你感染到愛滋,我會恨那個人一輩子!」
「我們跟你相處二十年,他才跟你相處不到一年。難道我們的愛比較沒價值?」

記得某次的溝通,問題依然在這幾句話上打轉,然後,我大哭的跟爸媽說:「我不是不愛你們,我就是因為太愛你們。所以我想盡一切辦法去讓你們理解,今天如果我不愛你們,我大可以拋下我跟感染者交往這件事情之後,就甚麼都不說了。」我知道自己情緒已經失控,把自己關進了房間,不想再說任何事。只顧著大哭,打電話給小美老師,哭訴著心中有多痛。還好小美老師電話中的安慰與建議,不至於讓我對溝通失去信心,找到一個繼續努力溝通的理由。

交往5個月後,我去做了匿篩,但要5個工作天後才知道結果。這5天,每天都在預想著結果,即使知道與你的性行為都是安全的,但仍然無法克服恐懼。害怕如果我真的感染了,我的家人一輩子也不會諒解我,而你也說過,如果我真的因為你而感染愛滋,你也會因此內疚。

幸好,那天詢問過後的結果是陰性的,一切的假設與擔心都沒發生。

轉變
漸漸的,我不再用說理的方式與爸媽溝通,也學著不再拿任何數據要爸媽相信愛滋病有多無害。取而代之的是,跟爸媽說我在這段感情中過的多好,有多快樂。分享我跟你在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然後不斷的告訴爸媽,我依然沒感染到愛滋,要他們不要再為愛滋擔心。而爸媽似乎也不再擔心我會感染愛滋,也不再與我爭執伴侶是感染者這件事,只希望我好好照顧自己就好,不管我愛的是誰。

即使在爭執的過程之中,我不知道流過多少次眼淚,但也學習到溝通的過程之中,不是只拿著冷冰冰的數據就好,人是活的,數據是死的,爸媽最想知道的是,我能夠真的不會因為跟感染者交往而感染愛滋。而我也確實做到,讓他們可以不為這件事情再繼續擔心。

而在這些爭執的過程中,也幸好有你一直在身邊陪伴著我,讓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面對這一切。我哭的時候,你陪著我落淚,沉默的時候你拍拍我的背,一起商量著下一次的溝通該怎麼做。也是因為你的陪伴,我才能夠順利的走過來。我知道,有時候看著我落淚,看著我在電話中被我爸媽責備,你心中的痛未必亞於我,卻未曾聽過你一句抱怨。謝謝在生命中有你互相扶持。接下來,請讓我跟你牽著手,在未來的日子裡一起走過。

愛我所愛
20121206日,爸媽結婚紀念滿25周年,爸爸在寫給全家人的信中提到:「阿生,爸爸不會想要左右你的愛情,只要你愛的我都同意,因為我愛你,所以我一定會愛你所愛。年初我和媽媽在你的戀愛議題中,有著與你不同的意見,我們不是要你做任何取捨,只在表達對你的愛。你的人生必然影響我們一家人的未來,為此,我必須將對你最自私的愛放在前面。我們要你健康,也想要你幸福。我們要你尋得最好的愛,這些都是你往相同的期望,只是父母多一層『家人』的保護,想護著你不要有太多的負擔、責任,更不想要你有太多的風險。

我並沒有不接納他,將來的你若真要與他終身為伴,我必然也接受、定然祝福。只是在這之前,請讓我當個護子的父,扮演我必須扮演的角色。

請你真的要好好讓自己健康,並給我們承諾會小心自己的健康,在這個前提之下,愛你所愛吧!」

就在長期的抗戰後,我們都贏了彼此。贏回了那個差點形同陌路的家。

感染者伴侶
成為感染者伴侶後,深刻的體會到整個社會對於愛滋的不了解,甚至是歧視。在告知朋友們、家人後,很多人第一個回應都是「那你沒事吧?」、「你還是健康的嗎?」其實在與我伴侶相處之後我深刻的體會到,愛滋感染者並不如想像中的「恐怖」,感染者如果有定期追蹤身體狀況,其實生活模式與非感染者一樣。也根本不會有「只剩幾年壽命」的情形發生。當然,我不能像醫生一樣的保證感染者永遠都不會發生狀況。就我所知,只要定期追蹤身體狀況,感染者就是健康的。

我只是一個感染者伴侶的身分,就可以感受到社會的不友善,更遑論是一個感染者的處境。感染者往往因為這些不友善,在感染初期因為不知道該向誰訴說,而心中承受巨大壓力;在選擇伴侶的過程中總會特別的猶豫,害怕伴侶因為自己感染者的身分而不願意進入這段感情,或者已經在穩定交往的感染者,無從向伴侶提起這件事;甚至是面對親情的時候,心裡更是惶恐如果有一天家人知道了,會不會從此變得陌生?

感染者伴侶最常面對的問題是「為什麼不選擇一個健康的人?」對我來說,因為清楚知道愛滋可以預防,也知道愛滋感染者本身也不是如同社會想像的一樣恐怖,所以在選擇伴侶時,並不會特別以「是不是感染者」來做為選擇伴侶的條件之一。最後,歡迎身旁的感染者朋友出櫃,一起聊聊身為感染者的故事。








跨性別學童禁用女廁 家長提告(2013-03-03 台灣立報)

女性多做61天 才與男性同酬(2013-03-01 中央通訊社)

支持伴侶制度 大學社團站出來(2013-03-07 中時電子報)

國際婦女節 性別平權仍遙遠(2013-03-08 新頭殼)

聯合國:高達70%女性曾經受暴(2013-03-08 新頭殼)

英女王挺同志 將簽國協新憲章(2013-03-11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750128.shtml




覺青性電子報 第15期          發報時間:2013-03-15 16:00:00
報主: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 / 總編輯:王晧安 / 執行編輯:王靖鳳


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

網頁:http://tas.bravo.org.tw/wweiann
訂閱:http://enews.url.com.tw/wweiann
Blog:http://wweiann.blogspot.com/
E-Mail:wei2an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