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第43期 萌芽小青心

行動作為整體自我的表現(下)
文/王晧安

第三個層次的行動自我是「工具、社群關係、文化傳承(culture conserve)」,屬於互動自我的層次。

工具自我的「工具」,在科技與社會領域中,又稱「科技物」或「技術物」,指人運用技術所創造的任何媒材、媒介、科技產品,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這意味著科技物不再是客觀中立的。在心理治療中使用的科技物,常見的像是藝術媒材、遊戲媒材、書信、卡片、測驗或任何能輔以諮商的工具。所謂「工具自我」,是相信所有工具是人身體的延伸,用以表達個人的決定、行為及情緒。例如一個人的心情,難以用身體的表情來表達,卻能透過紙筆這樣的工具,進行表達,讓人理解與感受其內心的喜怒哀樂;電腦、手機及平板作為現代生活常見的生活工具,鍵盤、滑鼠、觸控板成為我們手腳行動的延伸,螢幕成為我們行動表情、表達的延伸,人們藉由電腦、手機及平板等工具來理解彼此,連結彼此;藉由釘書機、釘書針等工具,也在協助我們連結身心,促成裝訂的行動。我們也透過工具來接受與傳遞訊息,用以與他人互動。在行動自我的觀點裡,物品是不再被視為「他者」,而視為自我的一部分,每一個物品亦有其主體、有其特性。

社群關係則是互動層次行動自我的核心。人活在世界上,與其他人共存,彼此互動。減少傷害是人與人之間消極的共存,帶來助益則是積極的共存。人出生以來,脫離不了與他人的互動,仰賴彼此的協助、照顧、信任與成就。在與人互動的過程,逐步構成自我與他人互動的模式,我稱之為「社群關係的行動自我」。典型的社群關係包括家庭關係、親密關係、性關係、同儕關係、尊卑關係、工作關係等。一組社群關係可以影響整個自我行動,像是「家長總是要我乖乖聽話」可能影響一個人,在同儕、工作或親密關係中,如何表達自己的順從或抵抗,決定如何採取自己的行動。

文化傳承,指的是過去各種自發性與創造力行動的成果,包含家庭文化、社區文化、社會文化、倫理、體制、儀式、潛規則、飲食習慣、性別政權……等各種文化形式的展現。良好的文化傳承能促使個人的自發性、創造力,發展彈性的角色適應的能力,不好的文化傳承,則阻礙自發性與創造力的發展,造成個人社會角色上的僵化。文化傳承亦與「集體潛意識」有關。因此,我稱此與社會文化互動的自我為「文化傳承的行動自我」。像是「女人要瘦才好看」的文化傳承,影響個人的行動自我變得對身材要求,規範自己吃些什麼、不吃什麼、穿些什麼、不穿什麼;「男人應當如何……,女人應當如何」的性別文化傳承,亦影響個人的性別決定、行為與表達。影響個人行動的,不只是內在的要求,更有文化的互動影響,形成文化傳承下的自我。


外顯層次、內在層次、互動層次等三個層次的行動自我,彼此環環相扣,可以區分指認,卻無法分割,一個人的行動背後帶著豐富、複雜的訊息,每一個行動意味著不斷下決定、行動與表達出來的自我,每一個行動顯現一個個體內身心靈的狀態,每一個行動亦展現個人如何受工具特性、社群關係與文化傳承所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