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主: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 / 總編輯:王晧安 / 執行編輯:王靖鳳
校園追愛的平衡點
大學新鮮人對於愛情學分抱著什麼樣的想像?又如何追求心怡的對象?追求不順利的原因有哪裡?尤其是追求對象時,有哪些性別迷思呢?
在大專院校新生性別季討論今年共同主題的時候,校園性別社團領導人們認為有許多人上大學,對於怎麼追求對象充滿了期待,但又不知道怎麼做,像這類大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性別問題,卻沒有機會能夠說一說。因此決定2011年新生性別季主題為「追愛」,關注校園中追求對象時有哪些常見的性別問題。[詳全文]
打開性別之眼
學性別的人,常常說「性別無所不在」,生活每一個層面都跟性別議題有關,就看我們自己有沒有留心,有沒有留意,有沒有能夠感受背後的「性別意識形態」究竟是如何在影響我們的生活?
因此,初入性別領域,無論是因為上課而接受一定程度的性別平等 概念,或是因為經過重要的性別平等事件後,很多人都用「開了性別之眼」比喻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性別意識的開展。[詳全文]
存在的隱形人;女同志成家路迢迢
文/陳逸咪
原文出處:存在的隱形人;女同志成家路迢迢
今天跟同是拉子的朋友H講電話,談到彼此的家庭對自己是同志的想法,H的家人對這件事的看法是很隱晦的、似乎知道但情願裝做什麼不知道的那種,彼此辛苦維持著表面上的和平;我媽則是很久之前就知道我和一個學妹在一起(回想已經是前幾任的事情了),所以在家裡獲得出櫃身份的我,可以不需要隱瞞任何事情,光明正大帶現任回家、我媽會煮飯給她吃、只有我在時會問候她近況的那種狀況。
不過今天電話裡跟H談到,對我現任A的家庭而言,我倒像是個「存在的隱形人」。存在的隱形人?明明存在、卻被刻意忽略的人、被當作隱形人的人,就是「存在的隱形人」。
我「我覺得那是很難被接受的一種狀況,就是當她家人可以把她的兄弟姐妹的另一半當作親人看待時,我卻無法獲得那樣特別的位置。」
H「對啊」
明知自己女兒正在跟另一個人談著火辣辣的愛情,卻寧可這件事沒有發生,甚至曾經因為無法接受自己女兒是同志的A的母親吵嚷著為此要跟她斷絕母女關係,那我在這件事情中的角色呢?大概是隱形人吧。(縱使是在我存在的前提下,才知道了一整串她們不想接受的事實,但到頭來還是寧可當作我不存在,當作她們的女兒是「正常人」)
我「在她家人眼裡,我就像是個隱形人啊。」
H「恩,存在的隱形人。」
然後H說她那個年紀的朋友(近三十)不少人已經結婚有小孩了,她說她不在乎有沒有老公或者是結婚這件事,可是她喜歡小孩,她想要個屬於自己的房子、屬於自己的小朋友,想要有那種家的想像。
H「我每次在外面晃,看見那些房屋廣告都會一直想,想要有自己的房子。可是好像辦不到,我不能搬出去吧,無法看見父母感覺被拋棄的表情,又會捨不得。」
我「但又會想要有屬於自己的家」
H「對啊,我是不在乎有沒有結婚什麼的,可是為什麼大家到這個年紀在做的事情,好像都還離我很遠?」
我「對啊,女同志成家真的還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H羨慕每次妹妹帶男朋友回家,母親熱切招待的景像,羨慕另一個男生可以以這樣的名份坐在家裡的餐桌上,與家人一起共度有趣的夜晚;而在母親的眼裡,H的伴就是個H的好朋友而已,除此之外,沒別的(至少母親心裡這樣期待著)。
純然的不被接受(我在A的家人眼裡)跟以一種忽略的方式接受(H的伴在她家人眼裡),哪種比較好呢?戳破了事實的我被當成存在的隱形人,隱晦不說出口的H與她的伴被視為多年的好朋友。我們有的共同點是,女同志要被放入家庭結構之中的困難重重。
也難怪我在拉子圈裡很少聽聞什麼「跨代戀」、「跨越階級之戀」等,因為「女同性戀」本身就已經夠禁忌了,階級或者是年齡的距離成為次要需被突破的困難,或者相較之下,一點也不困難了。女同志要怎麼成家呢?如果家庭的結構如此的異性戀中心,稱謂總是圍繞著相對的性別 (舅舅/阿姨、叔叔/嬸嬸、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同樣性別的結合就很難放進這樣的結構之中,當兩個媽媽被同時放進族譜時,彷彿接著下來的譜系都會大亂,像是世界大亂一樣。
同志教育的公聽會裡,有人提出過這樣的質疑「如果同志可以結婚,那小孩要叫誰爸爸、叫誰媽媽,不行嘛~這樣小孩子的家庭觀念會扭曲!」家庭觀念會「扭曲」?我才覺得現有的家庭結構很扭曲、很不符合人體工學、很異性戀中心呢!倘若扭曲後的家庭結構可以容納同志雙親在家族中的角色,那還好辦事,但我想家庭結構的無堅不摧離可以被扭曲的說法還有一大段距離。
不只女同志,男同志、跨性別者都面臨類似的問題,無堅不摧的家庭結構,何時才會有容納多元家庭想像的柔軟度?我們爭取的的確不是同志權,是很基本的身為人、想要在社會中與其他人享有平等權利的基本人權哪。
H說的好:「我們也是有在繳稅,不是嗎?」
恐嚇式性教育 阻礙青少年避孕意願
台灣立報【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
疾管局指出,國內發生第一次性行為者有6成未使用保險套。由於缺乏安全性行為,愛滋感染年齡也年輕化趨勢。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教師王振圍表示,目前台灣恐嚇式的性教育,讓青少年對使用保險套缺乏意願。
根據疾管局調查,國內發生第一次性行為者有6成未使用保險套。另一方面,國內愛滋病感染者有年輕化趨勢。雖然每年的愛滋感染者數由2005年高峰期的3,380人,降至去年1,796人,降幅幾近一半。但至去年底,本國籍愛滋感染者人數已突破2萬大關。2010年15到24歲年輕族群之新通報感染者較2009年增加了13.3%,感染者9成以上是透過不安全的性行為傳染。
王振圍指出,有這樣的結果並不意外。因為目前的保險套教育都以防病防愛滋的觀點出發,以恐嚇方式教育青少年。王振圍指出,青少年覺得戴保險套不快樂、不開心,自然就不會想用。另一方面,也少有老師願意教導如何使用保險套,以免被家長扣上鼓勵青少年發生性行為的帽子。
王振圍指出,由於缺乏資訊,許多青少年就算想用保險套也不知如何購買。以國外知名品牌而言,最小包裝為3個,價格約80元左右,等於一個要價接近30元,完全超過青少年零用錢的負擔。另一方面,許多商店販賣的是家庭號大包裝,即使每個單價不高,但根本沒有青少年會預期自己要大量使用。
王振圍指出,以青少年的需求而言,衛生所的保險套25元一打,不但符合青少年經濟能力,也能買來練習。但相關訊息卻少有披露,因此青少年在覺得保險套難取得的情況下也不會使用。
安全性行為的教育迫在眉睫,許多老師也開始意識到相關教育重要性。王振圍也表示,性教育應該脫離純粹防病概念,才能讓青少年願意使用保險套。[新聞來源]
名相:我所
釋文:指為我所有之觀念。全稱我所有。即我之所有、我之所屬之意。即以自身為我,謂自身以外之物皆為我所有。於佛教中,我與我所,被認為係一切世俗分別之基本分別,故為破除之對象。
名相:心所
釋文:又作心數、心所有法、心所法、心數法。從屬於心王。乃五位之一。與心相應而同時存在,為種種複雜之精神作用。以從屬於心,故對心所而言,心謂「心王」。心王與心所之間,有所謂五義平等(所依平等、所緣平等、行相平等、時平等、事平等)之相應關係,故心所又稱相應法、心相應法。
跟好性會一起走台北同志大遊行吧~啾咪!
今年好性會也會參與台北同志大遊行喲,由我們的理事長喵喵&好性會創辦人之一、前秘書長圍圍一同帶領,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我們應該會被分在綠色。可以直接到隊伍裡面尋找可愛的喵喵&圍圍蹤影,閃光彈能量很強應該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找到吧?(被毆)大會給的時間是13:00集合,14:00出發。(詳見: 2011 「彩虹征戰 歧視滾蛋!」預定遊行路線)
要跟好性會一起走的可以喊個聲!跟其他隊伍一起走的,有空也可以過來好性會的隊伍晃一下喲!= 3 =
欸豆,趕快拿出紙筆把可愛的圍喵電話記起來。
喵:0936-100379 / 圍:0952-515353, 0973-507125
2011年台北同志遊行
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好性會):「我的性別我決定」
★好性會關注性別議題★
生活在這個男女二分的社會中,我怎麼走路(內八還外八?)、怎麼坐(張開腿還是併攏斜放?)、怎麼吃(豪邁還是粗魯?)、怎麼睡(大字型好像不雅觀?),常常受限於我是男生還是女生,甚至連我跟誰姓或是我的性別,通通是一生下來就「被決定」好的。
倘若凡事都要分男女,那麼不符合男女選項裡的人該何去何從?
所以好性會主張,我們要跳脫性別二元的框架,我要找回「決定性別」的自主權。我想要什麼樣的性別,應該由我決定;我想要怎麼標示我的性別、要不要標示我的性別,也應該是由我決定!
因此這次遊行的口號Part1:
身分證上無男女,我的性別我決定。
雌雄同體不迷離,爸媽別替我決定。
☆好性會關注青少年議題☆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他還小,他不懂得分辯是非好壞啦」、「她還小,她的價值觀容易混淆」、「她未成年,帶她出門很麻煩好嗎?」、「他未成年,不能看限制級影片!」、「大半夜的,路上都一堆未成年飆車族」、「樓下聚集很多未成年小朋友,又講一堆髒話,很可怕。」諸如此類…人們常常不知不覺將成人與未成年區分得非常清楚,覺得這些事情只有青少年才會發生、是只有青少年才會有的「問題」。
大人們仍然以「成人」的觀點去理解青少年或未成年。
但是,「年齡」,不應被用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成熟、是否有能力去做某件事的標準。所以我們很希望大家能夠正視青少年的能力,相信青少年!
遊行口號Part2:
未成年不等於不成熟,青少年也要有自主權。
年輕不是問題,偏見才有問題。
希望還沒有決定想要走哪一個隊伍的夥伴,如果您認同好性會的訴求,歡迎您跟我們一起走上街頭。
講題:環保運動的跨國行動主義(以綠色和平組的環保運動看跨國行動主義)
講者:邱花妹(英國艾賽克斯大學社會學博士,現在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曾任職天下雜誌記者、資深記者(曾獲吳舜文新聞獎,永續台灣報導獎,科技與人文報導獎、花旗新聞獎)
時間:2011年10月18日 (二) 19:00~22:00
地點: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高雄市前金區六合二路278號前金國中後棟 ,07-2518200)
費用:免費
100年度高雄市家庭教育計畫【親職教育篇】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家庭教育-親子互動教育方案
由性別平權的觀點,探討婚姻、家庭與親職等各面向應有的親子溝通及關係經營,規劃相關課程方案,包括家庭中的性別互動關係、從閱讀中培養正確的性別觀念、如何與孩子談性、如何指導孩子自我保護以及性別與習俗等,強化多元家庭親子互動的美好關係支持與經營,以期增進父母教養知能。
主辦: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家庭教育中心)
承辦:高雄市前鎮區復興國小〈近捷運紅線獅甲站〉
研習時間:100年10月22、11月5日、11月12日(星期六)上午9點至下午4點。
研習地點:高雄市前鎮區復興國小〈近捷運紅線獅甲站〉4樓視聽中心。
參加對象:學生家長、志工、有興趣的市民。
研習目標:建立多元性別平等觀念,和諧的親子溝通,成為有效能的父母。
費 用:由教育部及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家庭教育中心專款補助,完全免費
DM可至https://ks.familyedu.moe.gov.tw下載。
如有疑問,請洽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家庭教育中心07-2153918、2151931。
除了「婚姻」,我們有沒有別的選擇?!
台灣史上第一部民間自主起草:
伴侶盟版「民法修正草案─伴侶制度、收養、多人家屬」
多元的承諾,真正的選擇!
伴侶盟「伴侶制度及多人家屬草案」【北區】說明會
在現行法律體制下,不(能)進入婚姻,就等於被迫放棄親密關係的所有法律保障。
於是,同居不婚的異性伴侶、無法結婚的同志伴侶、相伴扶持一生的三五好友……全都成為「化外之民」。
這些「非傳統」多元家庭的數量,已遠遠超過「傳統」核心家庭。
台灣社會的家庭組成日趨多元,同志家庭與非婚同居的家庭已經普遍存在於我們社會,然而,目前唯一受到法律保障的卻只有異性戀婚姻家庭。「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認為,我國除應允許同性也可以結婚之外,還有必要另行創設一套不同於現行婚姻制度,更尊重當事人自主意願,允許當事人彈性協商權利義務,並鼓勵好聚好散的「伴侶制度」,讓人民根據需求,自由選擇適合的制度來成家立業。
經過兩年的研擬,台灣史上第一部由民間團體起草的伴侶制度以及多人家屬草案於焉誕生。我們敬邀您的參與,讓這部草案的內容更臻完備、切合所需。
無論這是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這都是我們的時代。讓我們面對面溝通,一起親手打造屬於我們的時代!
主辦單位: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贊助單位: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
活動日期:2011/10/21(五) 14:00-17:00
活動地點:台北市非政府組織(NGO)會館(北市青島東路8號。近捷運善導寺站2號出口)
活動對象:所有關心伴侶權益的朋友與民間團體。
報名方式:1.填寫以下報名表,寄出後伴侶盟將於24小時內,以E-mail回覆是否報名成功,敬請留意信箱。2.報名時間-即日起至10月19日截止。3.名額100人,額滿為止。
錯過北區說明會?還有11/15【中區】說明會、11/19【南區】說明會!(詳細資料將公告於伴侶盟網站)。還是無法前來?歡迎至伴侶盟網站閱讀/下載草案內容,將您的意見寄給我們。
伴侶盟網站:tapcpr.wordpress.com 伴侶盟E-mail:tapcpr2010@gmail.com
不再隱忍性騷擾 女性挺身爭權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1629
伴侶盟民法草案 納多元家庭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1351
有薪家庭照顧假 行政院通過草案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1713
覺青性電子報 試刊號 發報時間:2012-01-09 00:00:00
報主: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 / 總編輯:王晧安 / 執行編輯:王靖鳳
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
Blog:http://wweiann.blogspot.com/
E-Mail:wei2ann@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