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

第4期 青色半獸人

教育愛很大
文/王晧安

曾在城市求學的老師們,習慣了都會生活,往往待不住偏鄉。對於偏鄉的孩子來說,教師的高流動率早就見怪不怪,一旦和老師有了感情,總還是想問這麼一句:「老師,你會不會回來?」

王政忠老師,1997年暑假到了南投縣爽文國中,經歷一年實習教師的洗禮,急切地想離開這個全國最貧窮的平地鄉,一個沒有紅綠燈、沒有便利商店的鄉。王老師想趕快回到市區的學校,以便找到補習班或家教的工作,讓自己過好生活,過去自己是多麼努力才有今天的能力,能賺更多的錢,這一切是這麼地理所當然。

直到1999年921大地震,不想回到南投教書、正在當兵的王老師,回到爽文國中,當孩子們衝到王老師身旁,抱著王老師,哭著說:「某某的家倒了,某某已經不見了」,王老師不知道要說什麼,只一直告訴孩子們:「不要哭,不要哭」。一場地震震醒了王老師。他回想當初自己為何想當老師,不就是在高中時受老師的鼓勵,發奮讀書,想要脫離被追債的貧窮生活,不就是在老師的不放棄與雪中送炭,才有今天的自己嗎?當初想當老師,不就是為了成為那樣的老師嗎?

果然在10多年的努力下,這位敢做、敢夢、初入職場的年輕男教師,憑著教育熱忱,建立學習護照制度,推動跳蚤市場獎勵,成功結合社區小學資源,成立絲竹樂團,不放棄輔導每一個課業落後的學生,他的認真與實踐,感動了學生,感動了家長,感動了其他老師,感動了社區的贊助者。他說:「當我們的方向正確,資源自然會被吸引過來。」

最不容易的是,他讓學生們從原本沒什麼升學的選擇,在成績提昇後,能適性地選擇高中職。他讓學生們從上課與下課時間的等待、等待、還是等待,變成為學習而忙,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他讓畢業生自願組成「爽文青年軍」,在畢業後,升大學了,依然願意回鄉服務學弟妹們,發揮在地人服務在地人的精神,為學弟妹們做課後輔導,辦營隊給社區的小朋友。他為每個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看見自己的價值。

過去菁英教育常把許多力氣放在前段的學生身上,這些學生較易對學習產生興趣,老師不易疲憊,也比較容易有成就感,往往期待前段的學生有帶頭的作用,引領大家往前走,但事實上,這樣的期待往往沒有實現。王政忠老師認為,教育要把力氣花在落後的學生身上,當我們將後面的學生往前推,前面的學生自然會往前衝,培養學生有主動學習的能力之後,學生會為自己找到更多的學習資源。老師更難以抗拒主動的學生,連老師都會跟著動起來,唯有紮實學生的基本能力,對落後的學生不輕言放棄,更能彰顯教育的功能與意義。

如此一來,老師看著學生的蛻變與成長,教學相長,才不容易懈怠,才能提供更好的教學品質。「教育」不就是為了提供孩子們愛、學習與成長的環境嗎?

偏鄉資源少,學生少,但教書與行政工作卻一點也少不了,因此,我常常覺得願意留在偏鄉的老師真的是佛心來著,與其他地區領著一樣的薪水,卻得在拮据的資源、在資訊落差、普遍無法提供家庭教育的環境下,不辭辛勞地陪伴這群孩子,在不斷地挫敗感中堅持在孩子與教育之間看見一絲曙光。

這天,我拿著《老師,你會不會回來》請王政忠老師簽名,他在書頁上簽上:「莫忘初衷」,我邀請王老師有機會來南部與青少年一起座談,同時感謝他將自己的努力寫成這本書。對我來說,王老師認真為學生、為教育投入的背影,是我這個新手老師學習的對象,讓我相信,除了教育熱忱,找到對年輕人而言有幫助的教學方法,透過教育來改變學生處境是可能的!感謝王老師成為我們新手老師願意追隨的背影,讓我們找到教育的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