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應該怎麼看待自己?又怎麼看待與家庭、社會的關係?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讓下半輩子可以享受更性別平權的社會?而不用等到死後實現,而自己享受不到成果? 作為青年,作為性別平權社群的一份子,我們又應當如何正確地看待自己的信仰?如何讓自己的信仰成為推動青年賦權與性別平權的助力? 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E-Mail:wei2ann@gmail.com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性別大補帖:生涯教學帶學生往哪裡去?
■王晧安
教生涯規劃第三學期,我開始反省,究竟教給了學生什麼?教材與課程背後潛藏什麼樣的價值?自2006年開始,高中職開始有「生涯規劃」的必選修課程。第一章談「生涯」的定義,指出生涯關注人生歷程各方向的發展、各個層面的生活。但在目前的課程架構下,往往全學期許多時間似乎容易「重升學、重就業」,而「輕家庭/伴侶、輕生活」。
無論原生家庭,或對未來家庭的想像,往往是影響孩子生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但生涯規劃課程卻只安排很少的篇幅討論。不禁讓我思考,為什麼生涯規劃沒有談「未來家庭的規劃」?為什麼沒有談「結婚、單身的規劃」?為什麼沒有談「伴侶的選擇」?為什麼沒有其他更實際的,如果伴侶、原生家庭的家庭意見與自己選擇不合,應該如何溝通?到外地讀書後,會面臨哪些生活的新問題?
每到下學期,高三同學們為了升學、準備備審資料、口試、填志願時,一窩蜂湧入輔導室。彷彿在面對升學問題時,很多人會想到輔導老師。或許這背後呈現的價值是,這個社會認為,輔導老師最能看見的功能就是「幫助學生們升學」?不可否認,學校行政與導師們對生涯規劃這門課,抱著能有助於升學率的期待,但這似乎與生涯輔導發展的概念有一段落差?輔導教師教導學生生涯規劃,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人生?
每次教到Super「生涯彩虹圖」,總會覺得有點心虛,因為師生彼此都心知肚明:大人們比較在意學生能在學習的是「學生」以及「工作者」的角色。整個學期教的內容,自我探索、性向與興趣測驗、資訊評估、抉策總會跟未來升學與就業連結,大學學群、升學管道、職業選擇、社會職場趨勢、職場倫理、應徵面試、學習檔案,無不環繞著「升學」、「就業」。唯有教時間管理、休閒管理總算可以喘口氣,但安排的時數卻少之又少。也就是說「公民」、「家長」、「兒童」及其他沒提到的角色,在高中職生涯規劃的學習中都被「忽略」了,生涯規劃教師不知不覺成為「升學、就業」引導教學的推手。是否暗示著只有拿好成績?讀好學校?找到社會認為的好工作?才代表生涯規劃成功?
忽略人生中除了知識與職業的學習典範外,無論在親密關係、休閒、美感、自我照顧、社會關懷等等層面,都應該有學習的典範,都可以做生涯的規劃。教育學習與職業的確佔人生中相當高比例的時間,但當老師越強調升學與就業的時候,學生們感受到的是什麼?除了升學,其他生活層面其不那麼重要?
生涯輔導的發展,最早的確來自於生計輔導、職業輔導,也許是這樣的理論傳承影響我們現在進行生涯輔導的方向與內容。但我認為,也是因為整個現在社會的升學主義氣氛,為了考試、多元入學,導致生涯規劃課程變得也很升學。上高中、上大學、出社會後之後,當有些學生不再把讀書、找工作作為重要的人生目標時,許多人變得茫然?正如《性別無敵好青春(2)》裡蕭蕙玲所說的,現今社會與家庭,往往重視升學主義,使生涯規劃太過強調升學與賺錢,使青少年忽略其他人生生涯規劃的目標,彷彿升學與賺錢之外的事都不重要,反而在面對人生時容易陷入茫然失措。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