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應該怎麼看待自己?又怎麼看待與家庭、社會的關係?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讓下半輩子可以享受更性別平權的社會?而不用等到死後實現,而自己享受不到成果? 作為青年,作為性別平權社群的一份子,我們又應當如何正確地看待自己的信仰?如何讓自己的信仰成為推動青年賦權與性別平權的助力? 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E-Mail:wei2ann@gmail.com
2013年2月21日 星期四
性別大補帖:金融業女人當家?
■王晧安
因為習慣使用自動化設備與網路交易,我是個很少去銀行的人。平常我會透過自動存款機存款,直接在自動存款機提款,在網路銀行換匯。在網路銀行進行投資理財,一方面是白天上課、上班,要到銀行總是不方便,一方面不喜歡每次到郵局、銀行又得耗費時間等候,加上我一直都覺得「存簿補摺」是一件無聊又浪費紙張的事,從此,陸續將自己的存摺都改為無摺帳戶。
這天,很難得走進銀行,一眼望去,所有的金融服務員,乃至襄理等,除了門口的保全是男性,其他所有人員都是女性。我一直在想,這意味著什麼?女人當家?男人哪兒去了?再連結我到其他金融行庫的印象,之前會看到較少的男性金融服務員坐在第一線,反而後面的主管不乏男性身影。但郵局的服務員好像男女比例比較平均?也許是因為有公股民營的色彩,讓更多男性有興趣嘗試郵局人員的招考?
從金管會的性別統計發現,2011年銀行業的受僱員工女性佔58.88%,男性佔41.12%,證券、期貨、投信女性比率甚至超過6成。這樣的人數與社會法商學院的女性畢業學生佔所有學生人數6成幾無差別,顯然不至於「一眼望去都是女性」。究竟男性去了哪裡?男性多集中在資訊部門、外勤人員、主管,尤其內勤工作,女性人數更是男性人數的好幾倍,也難怪我看到的幾乎都是女性。金融業要真正「女人當家」依然是個遙遠的夢想。金融業的董監事與高階主管,長期以來女性比率偏低,甚至沒有任何女性董監事。有機會擔任董監事的女性,往往是財團家族的夫人、女兒,或由政府持股官方委派的。至少值得慶幸的是,櫃台後面不再只坐著男性主管。
女性主管越來越多,意味著女性在職場上的能力越來越能獲得平等評價,阻擋女性職位晉升的玻璃天花板已開始龜裂。女性卻可能因為需要兼顧家庭,而失去進修或外派的機會,致使升遷上較為不易。相同的,在澳洲、英國、中東等地區金融業女性普遍反應女性在金融業晉升困難、兩性獲得不平等的薪資。各行業女性普遍受家庭因素而中斷就業,但金融業女性普遍滿意銀行工作穩定、能兼顧家庭。有銀行從業人員認為女性因有家計負擔、承擔家庭經濟責任,近年來女性較少因為家庭因素而離開金融業,這可能與金融業是各行業中平均薪資最高的行業有關。
有趣的是,臺灣金融業女性在調查中,對於「薪資」的不滿意程度最高。我從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中發現,2011年金融業男性平均薪資86,659元,女性69,442元,平均高出女性24.79%,相較於2001年男性平均薪資69,720元,女性58,213元,平均高出女性19.79%。10年來女性相較於男性的平均薪資倒退5%,兩性間薪資反而越來越不平等,當然可以理解為何金融業女性為何對薪資不滿意度這麼高。
從去銀行生活中的小經驗,進一步蒐集女性在金融業的性別統計,搭配金融從業經驗的調查,發現這些性別統計冰冷數據背後有趣的地方。金融業女性較多,卻不至少造成單一性別獨占,導致減少其他性別進入金融業的機會,但其內部的性別分工、主觀工作環境的性別友善處境仍值得進一步探討。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