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7日 星期一

覺青性電子報第17期 2013-06-18


覺青性電子報 第17期          發報時間:2013-06-18 05:00:00
報主: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 / 總編輯:王晧安 / 執行編輯:王靖鳳










總編輯/王晧安

我們如何看待身邊的每一個朋友?依然預設身邊熟悉的、陌生的每個人都是異性戀?看到女生就問有沒有男朋友?遇見男生就問有沒有女朋友?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失禮了呢?

老師上課談性別光譜就夠性別流動嗎?老師上課時,要談多元性別需要勇氣,但更需要對多元性別深入的認識!性別光譜有可能越教越刻板?

青少年的資源與文化總是弱勢,但千萬別小看網路世代的新形式對抗!弱勢者一同起身反抗吧!

青少年適合做醫學美容嗎?我國應當禁止青少年進行醫學美容嗎?醫學美容的年齡歧視來勢洶洶?

佛教的咒語能為人的生活帶來幸福嗎?為什麼要說是「持咒」而不是「唸咒」呢?持咒的好處與意義為何?怎樣才是持咒的正確心態呢?

想進一步陪伴帕斯提,還有哪些我們要注意的事呢?

精彩的內容都在覺青性電子報第17期,不容錯過!







性別大補帖:緬懷誰的祖先
台灣立報 2013-04-11 文/王晧安

清明節有掃墓嗎?和誰一起掃墓?掃哪些家人的墓?

我家以往掃墓都會分兩邊,有爸爸的這一邊,阿祖、爺爺和他的兄弟們都放在高雄佛光山的塔位。記得小時候還會繞去打掃土葬的墓,但後來都已拾骨,一起放在佛光山;還有媽媽那一邊,則放在台南家鄉的宗靈堂。[詳全文]

性別大補帖:給性別事件行為人上上課
台灣立報 2013-04-18 文/王晧安

校園一旦發生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總會牽動相關師生的敏感神經。在調查屬實後,一連串的處置相應而生。由於性別平等教育法基於「教育」的精神,通常進一步的處置建議都以教育為目的,而非「處罰」。常見對行為人的處置包括心理輔導、經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之同意,向被害人道歉、接受8小時之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或是其他符合教育目的做法。

我認為針對性別事件,學校在校內加強相關性別知能的宣導特別重要,在做好對當事人個人資訊保密的前提下,讓學生知道有性別事件在學校裡面發生,能讓教職員及學生更為警覺,不會覺得「又是老生常談、每次都提醒一樣的事」,而會感受到性別事件離我們生活真的很近,真的要注意避免造成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的情形發生,並且避免讓自己有可能遭狼手、狼口襲擊,透過性別事件對全校師生進行機會教育。[詳全文]

性別大補帖:不能控制孩子,不能進來用餐?
台灣立報 2013-04-25 文/王晧安

日前北部一家麵食店,因有小孩在店內尖叫、奔跑,家長卻不制止,後來撞翻麵,家長還索賠醫藥費。店家進而在門口貼出告示:「如果你不能好好控制你的孩子,請你們不要進來用餐(請尊重他人用餐環境)」,網友力挺要去光顧這家餐廳,有些家長則為之氣結,覺得「小孩能夠自己控制,就不叫小孩了」。網友附和:「最討厭吃飯時一堆小孩在狹窄的餐廳追逐,跑一跑跌倒又大哭」、「誰來體諒其他用餐顧客」,責怪家長不管好小孩,甚至說家長是「智障父母」、「垃圾父母」、「把小孩養得像畜牲一樣」,要求家長只准外帶回家吃,不准在餐廳用餐。

這位家長沒有制止孩子吵鬧、打翻湯麵沒賠不是還索賠醫藥費,顯然未能善盡照顧子女、教育子女的責任,很不厚道!但是否真像網友說的是對此告示感到不舒服的家長「只會生、不會養」?甚至要力挺這家餐廳?[詳全文]

性別大補帖:反恐同,邀您齊參與
台灣立報 2013-05-02 文/王晧安

週日好性會在高雄人權學堂舉辦了一場「同志百不平:共鳴聚會」,邀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所楊佳羚老師,分享關於同志教育的主題;另一方面也發表20112012年間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整理的「同志百不平」、「行動打不平」的成果。將同志於台灣社會的現實處境設計成「粉紅行動卡」,透過遊戲幫助參與的民眾認識「同志正面臨的人權處境」,進一步分享生活中曾看過、聽過、遭遇到的不公平處境。

這幾年我變得更重視「同志處境」、「同志議題」,是因為在同志教育演講前,總會有一些人說:「同志現在不是已經過得很好了嗎?沒有什麼歧視吧!」、「同志想結婚,我支持啊!其實有沒有結婚應該沒什麼差吧?」、「我的同志朋友都很開心啊!同志真的有遭遇到歧視嗎?」事實上,同志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遇到或大或小,個人、家庭、人際、媒體、宗教、言論,甚至制度上不同層度的歧視,不會是「同志婚姻合法化」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詳全文]

性別大補帖:出不出櫃重要嗎?
台灣立報 2013-05-09 文/王晧安

一位同志問我:「出櫃有這麼重要嗎?一定要出櫃嗎?」從個人層面來說,得看是誰要出櫃?對誰出櫃?

有的同志從小就在同志友善的家庭長大,家裡知道自己是同志,手足知道自己是同志,接納、接受,並且能一起討論。有的同志從不避諱談自己喜歡同性的事,因此,學校、職場的朋友大都知道他是同志的事,只要想知道的人都知道。「出不出櫃」不見得會對這些同志有什麼影響,因為有「足夠的支持、資源」,讓這些同志不容易覺得受傷。[詳全文]










《網路駭客》(Hackers):青少年、非法、女性等多重向度的弱勢者大反攻
文/陳逸咪

開工前一天,在邊吃著我好吃的炒飯和鮮奶茶同時,打開電視轉到了沒有廣告打擾人的MAX電影台,本來只想隨便轉轉,應付自己這段吃晚餐時間的,沒想到竟然一轉來就看見許多人(無論男女或其他)的性幻想對象:安潔莉娜裘莉,而且還是短髮造型的她(瞬間炒飯丟一邊)!於是開始看這部1995年出版的中年電影《網路駭客》(Hackers)

這部電影主旨大致上在講電腦開始普遍於人們生活中之時,有一群學生也被入侵電腦系統可達到的破壞力,與隨之而來的成就感給吸引,個個練就入侵電信系統與電腦系統的功夫,這當中的四男一女共五個高中生因興趣成為朋友,後來因為被陷害而捲入一宗駭客案件而五人集結起來,和各國的駭客一同對抗警方的追查以及背後指使這一切的真正「壞人」W(忘記名字了,以W代稱)。

人物類別在結構大致上可以分為三邊:一邊是警察,代表著正義卻盲目無能的一方;一邊是警方雇用的網路駭客W,專門協助警方抓其他駭客;最後一邊當然就是男女主角們所代表的一方,這一方比較有趣,既代表了不正義(因為她/他們是非法的駭客)、不成熟(未成年的高中生身分),同時卻也代表了真正的正義方(因為電影裡的W才是利用這些高中生來獲取利益的「壞人」)。而缺乏資源、缺乏階級地位與金錢的這些高中生,正代表了電影裡最弱勢的一群人,但編劇也給了他/她們幾個厲害長才來對付前述兩方,那就是駭入電腦的功力以及網路集結的能力。

電影橋段裡除了最後男女主角修成正果這種無聊的老梗以外,在這部電影裡面看到最有趣的部分應屬「對抗」二字,尤其是青少年對上成年警察與W。有幾幕讓人感受到這些未成年駭客的無助與限制,像是電影裡被警察抓走或者是被盤問的兩幕,這兩幕都發生在他們的家中,然後同時都出現了他們的母親;讓觀眾了解這些未成年還在家庭的保護之下,他/她們也許連電腦都還是家人出錢購買的,這點同時讓人連結到這群高中生駭客可能會面臨的「限制」,像其中一個最早被抓走的駭客「喬伊」,就是因為在「家」裡面使用電腦駭入對方系統,被警方駭客W追蹤後也在家中被抓走,離開警局之後甚至面臨母親的「禁足」,這些種種都彷彿要告訴我們一個訊息:這些「Kids」要和大人們「對抗」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自古以來,弱勢者要與強勢者或統治者對抗,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集結」,也就是所謂團結就是力量。當幾個高中生發現她們無能與強大的警察和W對抗的時候,女主角Kate就想到了一個辦法,她去尋求知名地下駭客節目主持人「剃刀」和「刀片」的協助,這兩刀建議她散播出網路求救訊息,尋求全世界駭客的協助,達到拖延W和警方的成果。透過「網路」這項她/他們的專長以及世界各地駭客的響應,她們成功的對抗邪惡的W,最後警方仍然扮演好正義卻無能的一方,借助這些駭客的能力,逮捕了真正的「壞人」W

電影裡面有許多細緻的場景和道具使用,成功型塑出這些未成年者的弱勢處境。比如說年輕駭客們為了不被對方查到電腦來源因此使用電話亭來上網,尤其是在唐人街上的電話亭,特意選在唐人街的髒亂街景示意了白種人對亞洲人與貧窮的連結性想像;另外,駭客們無論在日常的移動或是被警方追捕時的逃奔所使用的代步工具不是常見的四輪汽車,而是滑板和溜冰鞋,除了耍耍帥表演特技以外,這兩個工具也帶有獨特的階級象徵,透過這兩個工具的使用,更凸顯了這群青少年的經濟和年齡等階級背景。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女主角Kate(重點來了XD)的角色,對Kate有興趣的男主角在電影裡不斷用嘲諷的方式吸引她的注意,這些嘲諷不外乎是對女性能力的低估,導演試圖反映出在資訊世界裡,女性時常遭到負面評價和被懷疑的處境,同時又把領導的角色交付到Kate手上,整部電影看下來,我們很明顯可以感受到年輕駭客們的集結大多是按著Kate的決策和行為一一發生的。無論想到要向外求助的是她、去找雙刀二人組的時候,雙刀欣賞勇敢又凶悍的Kate,因此只肯聽她講話(把同行的男主角視為空氣),因而締造成功契機的也是她;有個靠著寫女性書籍賺進驚人收入的母親也是她,許多鋪陳都讓這個Kate顯得與眾不同,雖然在資訊世界裡屢次受到男主角的挑戰和貶低,此時的編劇還是成功塑造了一個厲害且成功(好吧,同時還很吸引人)的女性駭客角色,我甚至無法想像缺乏這個角色的電影會變得多枯燥乏味,編劇聰明地運用迎合大眾胃口的性別刻板印象卻又讓身為資訊界弱勢者的女性異軍突起不但替此片帶來更多新意、也讓電影的層次豐富不少,同時最重要的是,切合整部電影的內在宗旨,也就是「弱勢者的起身對抗」。

本片的編劇Rafael Moreu值得一提,這位編劇的兩個劇本作品一部就是本文提到的《Hackers》,另一部則是由《魔女嘉麗》(Carrie)原劇本改編而來的《邪氣逼人》(Carrie 2 : The Rage),從她四年後的作品題材來看我們還是可以嗅到這位編劇對女性角色的深厚興趣,也無怪乎她在本片裡面對Kate一角的用心描寫了。













(圖片來源:開眼電影)







妳覺得台灣男生怎麼樣?
文/台大潤滑液男孩 陳小柏

最近姐姐結婚了,身為大舅子的我身負重任,從幾個月前開始討論、爭執、兩邊家庭小心翼翼的協調,生怕有什麼讓對方不愉快的。整個婚禮(訂婚、結婚和歸寧)從台灣東邊跑到西邊,甚至還有人從另一個半球飛過來,十足給我姐姐好大的面子。

說起這位外國貴賓,是我姐姐在英國唸書時在學校認識的,大學畢業的她,是一間大公司的工程師。第一次來台灣,所有的親朋好友也輪番的招待她,然後總是問她一句:「妳覺得台灣男生怎麼樣?有沒有喜歡的幫妳介紹!」她總是笑笑的。後來她來到了南部我的地盤,三天兩夜帶她吃吃喝喝逛博物館看古蹟,有一天晚餐,我帶她去了一間男同志開的火鍋店,店內掛了一個很大的彩虹旗。我一開始也沒想很多,只跟她解釋這是一間同志友善的店,東西非常好吃。

吃到一半,她突然問我:「我可以問你一個私人的問題嗎?」(當然是用英文啦),我說當然可以,她停頓了一下說:「Are you gay?」,我內心頓時轉了幾圈,評估了一下然後回她:「Yes, I am!」,她笑開接得很快:「Me, too!」

兩人相視笑開,接著她給我看她交往多年女友的照片,然後我也吐了吐整個婚禮的過程是多麼異性戀霸權的苦水,也互相分享兩個國家對同志婚姻/公民結合的看法及問題。

後來突然想到,在這幾天許多人不斷的問她,你喜歡台灣男生嗎?有沒有喜歡的等問題可能帶給她許多的壓力,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和支持系統,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所有人都理所當然認為妳是異性戀,是多麼令人難受的事情。我誠懇地跟她道歉,她聳聳肩笑了笑。

許多人會認為同志現在的生活處境已經很友善了,哪有什麼可悲可嘆苦命情節。除了制度上的不公不義、活像個次等公民外,主流社會還是往來沒把你放在眼裡啊,自然而然的認為你跟他們一模一樣,這其實,是多麼大的壓迫。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給我一個會「動」的性別光譜
文/陳停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來到四技某班級聽著多元性別的課程。這是一個特別的經驗,以往我是站在台上的人,這次我身兼研究觀察者與學生的身分,體驗著因為教學者是老闆,而使自己產生了局內與局外兩邊不是人的感受。

老師一開始以性別光譜的來說明多元性別的概念。性別不僅是男、女,不是二元僵固地對立,而是具有流動、模糊、甚至依據不同時、地、人、事、物而展現不同程度的樣貌。像是隨意調和了百分之三十的陽剛與百分之七十的陰柔,形成個人獨特的性別特質;也可以是不同比例地揉合各種特質於一身。然而,性別光譜若缺乏強調流動的特性,只見鮮明的兩種特質或角色各據天秤的一方,男女、陽剛陰柔、T婆、哥弟、一零等,學生只會學到刻板的「分類」。

後來老師有試圖打破二分的類別,在談T婆時,老師提到有些人認為T就是在學/當男生,婆就是女生,這樣不是在模仿異性戀嗎?所以現在出現「不分」這個詞;老師甚至說道:「應該要遇一則零,遇零則一才對」。

我在台下聽得心臟怦怦跳,可不是見了什麼夢中情人。而是心想怎麼會這樣?且陣陣焦慮襲捲而來。首先模仿異性戀的女同志,這是一個有過許多學術討論的議題,T婆模式有它的脈絡,其後被嫌惡、被糾舉亦有其原由,然而重要的應是破除「模仿」這個詞的魔咒。誠如社會學家所指稱「性別是做出來的,透過日常生活日復一日的實踐而來」,那麼何來的原型呢?男性亦非天生下來就懂得如何像個男人,其說話方式、舉手投足、衣著打扮等等,亦是透過學習而來。既然如此,怎麼能說T是在模仿男生?誰在模仿誰還不知道呢?更何況,T與生理男性其實仍然存在足以辨識的差異(雖然有時候極其微小),即便眼前的人看似男生,但一定會覺得哪裡不一樣,在產生疑惑與辨識困難的同時,便打破了T等於男性的迷思!不過這裡是老師沒有交代的,若停留在T婆模仿異性戀的層次,我要是學生,容易同質化所有T婆,甚至產生排斥,更可能只認同「不像異性戀」的女同志,然而這就失去性別光譜強調的流動意涵,因為性別的多元就在於各式各樣的型態沒有高低之分的並存而被了解、被尊重。

其次在「應該」遇一則零,遇零則一的部分,原來攻守交換才叫流動啊?這就是多元嗎?為什麼不能一一或零零呢?原來非異性戀的性還是逃脫不了插入與被插入的想像。而且這只是性行為方式的一種,不代表指稱所有男同志角色的分類,除了攻與受的方式之外,怎麼不見其他種類?難道人們對於男同志性行為的想像如此貧乏?啊這我就想到女同志的性行為在課堂上沒有提到呀!更不用說跨性別的性了。

第一節課下來,我想同學所認識的多元性別應該就是模仿異性戀的T婆、哥弟一零的男同志,甚至因為光譜順序排列的關係,左邊的概念就是陽剛→T→哥→一;右邊是陰柔→婆→弟→零。好一個超級刻板的同性戀光譜啊!







別剝奪青少年自在醫美的權利
文/王晧安

20135月初臺灣媒體報導,國民黨立委、兒盟代表王育敏提議為醫學美容設年齡限制,比照奧地利、義大利限制未成年人美容少術,衛生署表示支持,傾向將醫美手術年齡下限定在 16歲或18歲。

王育敏試圖以「媽媽帶著13歲女兒『微晶瓷隆鼻』、『肉毒桿菌瘦臉』」的新聞影響立法,但是否真有必要為特別的例子作法律上的限制?重點應當放在「年齡」嗎?

未滿20歲的青少年整形原本就需要家長或監護人的同意,醫生也會依照醫療使用者的需求,評估青少年的發育、發展,作出適當的建議,例如幾歲之後才適合微整形、幾歲之後適合作顏面修復手術、幾歲之後適合作換膚手術。立法無需凌駕於個人醫美需求及醫師專業評估之上,更不應當在醫美手術上有年齡的歧視。
我只能說,這些立委與衛生署代表應該長得都不錯,沒有被外表、身體形象困擾過,一些青少年為了明顯的胎記、痘疤、狐臭、掉髮、皮屑……外形及皮膚問題所困擾,遭受各種容貌上的譏笑、歧視,如果經濟許可,透過醫學美容可以幫助個人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豈是這些立委與公務人員俊美外表所能體會?還需請這些立委、官員放過這些有醫美需求的青少年,別為了特殊案例而阻擋一些青少年能透過醫療服務而增加自信的機會。

大家不應當取笑身體、容貌不主流的人,但也無法否認,某些人身體樣貌、容貌依然邊緣,而要完全杜絕這些嘲笑與歧視是多麼困難。外表不是唯一自我肯定的條件,也許大部分的人都相信「個人內在美」的重要性,我也不例外,但如果透過微整形,一點點的身體改造,就可以幫助一個人免於嘲笑,提昇或重建自信,不也一樣能達到促進心理健康的效果嗎?如果醫美可以提昇一個人的自信,更有助於青少年的自我認同,更有力量面對成年後的生活。

整形手術的意義在於「改變病人之身體形象,來改善病人之生活品質」,雖然不是每個人改變身體形象都能提昇自信,也不應阻絕個人追求更理想生活品質的機會。

醫美手術更關乎跨性別青少年性別重建的權益,有些青少年透過醫學美容就能幫助自己塑造更貼近自己理想的性別形象,醫美年齡的限制,同時影響跨性別青少年的自我實現。

我認為,應更重視醫師對青少年各部位身體發展的研究,以利醫學美容醫師謹慎評估各種醫美手術,更強調醫師與家長、青少年的諮詢、風險會談,就各種需求、條件作評估即可,要求醫美界自律、依專業自訂規範,無需勞師動眾徒增年齡限制,沒有必要立法禁止青少年醫美。

相關報導:
父母資助青少年暑假瘋整形(20127月蘋果日報)

醫美年齡擬設限青少年止步(20135月中央社)

青少年醫美手術衛生署擬限縮將取締不當廣告(20135月聯合報)

整型分級限齡?可遏止醫美亂象?(20136月醫尚網)

青少年也能整形?(台灣美容整形資訊網)

青少年整形的適當性—從生理,心理與法律的層面談起(整形外科主治醫師簡雄飛)







持咒是什麼?
文/王晧安

在佛教中有許多咒語,究竟念這咒語的意義是什麼呢?

在南傳佛教長老比丘們相傳的教法下,是沒有「咒語」的,「咒語」僅存在於北傳佛教,也就是部派佛教相傳的教法才有咒語的內容。

「咒」是什麼呢?咒又稱為「真言」,意思是「光明」。一般來說,佛教不用「念咒」,而說是「持咒」,也就是「持有光明」的意思。普遍的說法,指密教法門特別重視咒語的修持,因為咒語、手印等概念都是一般人較難以相信、較難理解的「秘密法門」。

這些咒語相傳是諸佛菩薩過去修行時,所發出的秘密聲音,能與世界上的能量相印。

最為北傳佛教熟知的咒語包括「六字大明咒」、「百字明咒」、「大悲咒」、「十小咒」(十位佛菩薩的真言)、「楞嚴咒」……等。每個咒語有不同的意含,通常都直接以「音譯」,而非「義譯」。主要是取其「音」,而不取其「義」。

持咒者相信透過持咒,能直接與諸佛菩薩的心相印,直接地觸動諸佛菩薩的心,透過持咒的過程作光明、菩薩形相的觀想,讓自己與眾生都能有與佛菩薩平等的慈悲、智慧。

在一般性的指導,持咒時應專心一致,心口一致,重視「心念」而非「口唸」,不然也只是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要能身心清清楚楚地持咒。在持咒次數上,並無特別的規範,一遍、三遍、七遍、十遍,或取破除108種煩惱的108吉利數字的倍數。

在藏傳佛教的教法中,重視持咒前需經過上師的灌頂,也就是上師要先教導如何正確的持咒,才適合開始持咒,通常會以持滿十萬遍為基礎。之後再進一步持滿百萬遍、千萬遍,讓自己日常都能常與佛菩薩的智慧、慈悲光明同行。

最後,特別分享中台世界關於「持咒意義」的網頁,請大家參考:







「帕斯提」陪伴(下)
文/李翊平(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理事、實踐大學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班研究生、杏陵心理諮商所實習諮商心理師

二、可以嘗試的幾個方向

1.釐清/承認/面對自己對HIVAIDS的焦慮
對於疾病的恐懼與焦慮是正常的心理反應,生長在HIVAIDS恐嚇式教育環境的我們更是容易對HIV/AIDS感到恐懼與焦慮。對於HIVAIDS的焦慮可能有很多的面向,可能有社會汙名的、擔心被傳染的、死亡恐懼的、失去控制感的、……。當自己能辨識與整理,才不會被隱藏的暗流傷害彼此。更重要的是,如果發現自己有極大的焦慮,也不要勉強自己一定要面對與陪伴對方,有時候照顧好自己,就是給對方最好的幫助。

2.保持平靜/關心/溫和的態度,接納他目前的經驗
幫助自己靜心穩定才能提供最好品質的陪伴,帕斯提朋友所呈現的各種狀態與經驗,其實都是在呼求「愛」,只有你自己穩定,才能看破各種不真實的表象,提供真正需要的陪伴。

3.認識相關HIVAIDS知識
知識就是一種力量。對於HIVAIDS的知識認識越多,越能幫助你自己穩定下來,避免過度的擔心與焦慮,能陪伴帕斯提朋友時釐清他可能有的錯誤迷思,維護其重要的權益。了解目前帕斯提朋友正經歷的狀態與未來可能經歷的發展,也能幫助他減少對未來恐慌的焦慮。

在了解知識的過程中,應小心迷失在各種混亂資訊,避免道聽途說,當有疑惑不清楚時應直接與個案管理師、醫師或相關民間團體討論。

4.幫助他安心,知道這已經不是絕症,也不是對個人的懲罰
在現在醫療科技下,只要接受適當的醫療介入,已經可以幫助帕斯提朋友維持健康。疾病的發生,是對身體或生命的提醒而非懲罰,更可能是生命的禮物。

5.尊重個人保有說與不說的隱私
隱私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請尊重帕斯提朋友選擇告知誰的意願。對於他過去或目前生活的狀態的各種細節,應尊重其擁有說或不說的權利。保持開放的態度陪伴,有些事情說與不說可能並不一定非常重要。

6.了解他內心的恐懼、憤怒與不安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確認自己罹患一個重大疾病,都會經歷一種強烈的創傷與失落歷程。有學者提出「抗拒、否認、憤怒、接納與共存」四種階段。在歷程中的各種情緒,有時候只是希望被看見,就能夠協助其渡過與感受到照顧。當你能夠靜下心來,會比較容易能感受到其真正的感受,幫助帕斯提朋友在混亂中穩定下來。

7.耐心等待與陪伴
有時候,在帕斯提朋友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任何看似重要的處理階段,都不一定帶來好的發展,也不一定是好的時機,沉默祝福與等待有時是陪伴的重要過程。不強迫才能使資源與支持真正發生功效。讓陪伴帕斯提朋友感受到自己不會被放棄,進而不放棄自己,沉默與等待有時會是一個重要的歷程。

8.你也需要支持,也需要協助他接受其他資源與支持系統
切莫把自己當作超人來看待,在陪伴的過程中可能會觸動你自己的焦慮與各種情緒,對死亡的恐懼與無力可能會是其中之一。因此,陪伴者自己本身也是很需要被陪伴與照顧的,建議可以在徵求帕斯提朋友的同意並確保其隱私權的情況下,找尋適合自己且可以信任的支持系統、讓自己也能夠被陪伴,照顧自己可能被引發的各種感受。

另外,依據帕斯提朋友的狀況,接觸其他相關資源系統的協助也是重要的,但並不一定要強迫其接觸所有相關的團體,有時候在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反而可能會造成偃苗助長。慢慢引導帕斯提朋友在自己覺得安全的情況下尋求資源,並且提供穩定的陪伴,會是比較好的做法。

陪伴是一趟旅程,無論對陪伴者或被陪伴者來說,彼此都是彼此的生命導師也是學生,雙方都會在過程中有許多的體會、學習與成長。要知道這趟旅程中彼此其實都不孤單,能做的其實也不艱難,總結以上幾點原則筆者認為不外乎「安穩自己,照顧好自己」、「提供愛與支持」與「資源連結」。(如需要相關知識與資源整理,筆者推薦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的網頁http://www.lourdes.org.tw有詳盡的整理。)

希望這篇簡單的整理,能提供讀者一些可能的方向。一起營造更溫暖的帕斯提友善環境。減少對立、恐懼,世界將多了愛。







反恐同粉紅行動
2013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推動「反恐同粉紅行動」,今年全國各地共有20個貼紙索取點,發放5000份反恐同貼紙。呼籲大家一起在517日「國際反恐同日」前後,貼上「反恐同小貼」,或自製反恐同貼紙,捐款支持反恐同的性別/同志團體,穿上代表「支持愛的自由、反對性別霸凌」的粉紅衣,向身邊的人對話、表達「反恐同、恐雙、恐跨、反性別霸凌」的想法。
更多活動訊息:http://tas.bravo.org.tw/pinkact

好性會2013會員大會暨理監事會
開會事由: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第2屆第4次會員大會、第7次理監事會議、第3屆第1次會員大會暨第1次理監事會議。
時間:2013/06/08(六)14:00~17:30(高雄陽光酷兒中心3F)、2013/06/09(日)09:30~17:00(高雄市婦女館2F教室)
主持人:陳俊儒








學生髮型 由誰決定?2013-04-01 台灣立報)

指凱因斯是同志 哈佛教授道歉(2013-05-015 台灣立報)

白宮科技顧問 華裔女律師有望2013-05-08 奇摩新聞)

港變性人勝訴 可與男性結婚(2013-05-13 中央通訊社)

媳婦打死婆婆 凸顯長照問題(2013-05-14 台灣立報)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9440





覺青性電子報 第17期          發報時間:2013-06-18 05:00:00
報主: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 / 總編輯:王晧安 / 執行編輯:王靖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