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第17期 性別無敵好青春


「帕斯提」陪伴(下)
文/李翊平(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理事、實踐大學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班研究生、杏陵心理諮商所實習諮商心理師

二、可以嘗試的幾個方向

1.釐清/承認/面對自己對HIVAIDS的焦慮
對於疾病的恐懼與焦慮是正常的心理反應,生長在HIVAIDS恐嚇式教育環境的我們更是容易對HIV/AIDS感到恐懼與焦慮。對於HIVAIDS的焦慮可能有很多的面向,可能有社會汙名的、擔心被傳染的、死亡恐懼的、失去控制感的、……。當自己能辨識與整理,才不會被隱藏的暗流傷害彼此。更重要的是,如果發現自己有極大的焦慮,也不要勉強自己一定要面對與陪伴對方,有時候照顧好自己,就是給對方最好的幫助。

2.保持平靜/關心/溫和的態度,接納他目前的經驗
幫助自己靜心穩定才能提供最好品質的陪伴,帕斯提朋友所呈現的各種狀態與經驗,其實都是在呼求「愛」,只有你自己穩定,才能看破各種不真實的表象,提供真正需要的陪伴。

3.認識相關HIVAIDS知識
知識就是一種力量。對於HIVAIDS的知識認識越多,越能幫助你自己穩定下來,避免過度的擔心與焦慮,能陪伴帕斯提朋友時釐清他可能有的錯誤迷思,維護其重要的權益。了解目前帕斯提朋友正經歷的狀態與未來可能經歷的發展,也能幫助他減少對未來恐慌的焦慮。

在了解知識的過程中,應小心迷失在各種混亂資訊,避免道聽途說,當有疑惑不清楚時應直接與個案管理師、醫師或相關民間團體討論。

4.幫助他安心,知道這已經不是絕症,也不是對個人的懲罰
在現在醫療科技下,只要接受適當的醫療介入,已經可以幫助帕斯提朋友維持健康。疾病的發生,是對身體或生命的提醒而非懲罰,更可能是生命的禮物。

5.尊重個人保有說與不說的隱私
隱私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請尊重帕斯提朋友選擇告知誰的意願。對於他過去或目前生活的狀態的各種細節,應尊重其擁有說或不說的權利。保持開放的態度陪伴,有些事情說與不說可能並不一定非常重要。

6.了解他內心的恐懼、憤怒與不安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確認自己罹患一個重大疾病,都會經歷一種強烈的創傷與失落歷程。有學者提出「抗拒、否認、憤怒、接納與共存」四種階段。在歷程中的各種情緒,有時候只是希望被看見,就能夠協助其渡過與感受到照顧。當你能夠靜下心來,會比較容易能感受到其真正的感受,幫助帕斯提朋友在混亂中穩定下來。

7.耐心等待與陪伴
有時候,在帕斯提朋友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任何看似重要的處理階段,都不一定帶來好的發展,也不一定是好的時機,沉默祝福與等待有時是陪伴的重要過程。不強迫才能使資源與支持真正發生功效。讓陪伴帕斯提朋友感受到自己不會被放棄,進而不放棄自己,沉默與等待有時會是一個重要的歷程。

8.你也需要支持,也需要協助他接受其他資源與支持系統
切莫把自己當作超人來看待,在陪伴的過程中可能會觸動你自己的焦慮與各種情緒,對死亡的恐懼與無力可能會是其中之一。因此,陪伴者自己本身也是很需要被陪伴與照顧的,建議可以在徵求帕斯提朋友的同意並確保其隱私權的情況下,找尋適合自己且可以信任的支持系統、讓自己也能夠被陪伴,照顧自己可能被引發的各種感受。

另外,依據帕斯提朋友的狀況,接觸其他相關資源系統的協助也是重要的,但並不一定要強迫其接觸所有相關的團體,有時候在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反而可能會造成偃苗助長。慢慢引導帕斯提朋友在自己覺得安全的情況下尋求資源,並且提供穩定的陪伴,會是比較好的做法。

陪伴是一趟旅程,無論對陪伴者或被陪伴者來說,彼此都是彼此的生命導師也是學生,雙方都會在過程中有許多的體會、學習與成長。要知道這趟旅程中彼此其實都不孤單,能做的其實也不艱難,總結以上幾點原則筆者認為不外乎「安穩自己,照顧好自己」、「提供愛與支持」與「資源連結」。(如需要相關知識與資源整理,筆者推薦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的網頁http://www.lourdes.org.tw有詳盡的整理。)

希望這篇簡單的整理,能提供讀者一些可能的方向。一起營造更溫暖的帕斯提友善環境。減少對立、恐懼,世界將多了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