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性別大補帖:同志友善不輸人

■王晧安

「直同志」?又「直」又「同志」?

直人(Staight)是源自英國同志社群給予異性戀的暱稱,而稱「同志」為「彎(Bent)」,暗指異性戀思維較單一、線性、刻板,而非異性戀比較多元、有變化。那「直同志」是怎麼一回事?又直又彎?同志都很一致地彎?同志真的都是「有志一同」嗎?

「直同志」指的是對同志友善的異性戀者。為什麼「直同志」會特別被標示出來?需要特別被標示出來嗎?究竟標示的是「直」?還是「友善」?

之所以要標示「友善」,那顯然有很多人不見得對同志是友善的。當我們都是從異性戀、父權中心思維下成長的,我們不容易敏感到同志在生涯的各個層面,在制度上、感受上會如何的不同。像是買情侶飾品的時候,發現往往飾品設計一大一小、一男一女,偏偏又不允許東西拆開賣。因此,當有人意識到「同志」,為「同志」多考量一點,就變成同志友善商店、同志友善機構、同志友善校園。

之所以要標示「直」,那顯然不只是異性戀,同志本身可能對同志都不見得友善,男同志不一定對女同志友善,單性戀不一定對雙性戀友善,固性戀不一定對跨性別、流性戀友善,高社經、身心條件的同志不一定對低社經、身心條件的同志友善,都會同志不一定對非都會區同志友善,主流的同志不一定對非主流的同志友善,Man的男同志不一定對娘的男同志友善。當同志對同志都不見得友善時,此時此刻卻有異性戀比同志更有性別/性傾向敏感度時,難免人們會看到的是他的「異性戀身分」,雖然不是同志,但比同志還同志。

就像是關心原住民的「漢人」,關心女性的「男性」,關心新移民的「台灣人」,關心窮人的「富人」,關心身心障礙的「非身心障礙者」,凡是主流、優勢的關心非主流、弱勢的,總有一些慈悲、同理的光環。

這樣的光環不應當是「個人的光環」,而是重視對社會促進行動、促進友善、促進改變的「光環」,這個社會需要更多促進改變的力量。需要更多人覺察異性戀究竟享有哪些特權?社會上存在哪些異性戀預設、異性戀常規?恐同如何影響同志的日常生活?內化恐同又如何影響許多同志無法自在表達對同志的友善、展現自己的同志觀點?

如果要實施同志教育,主要的教育對象是異性戀者,我認為「直同志教育」顯然比「同志教育」還要重要,或是說,同志教育的內涵,就在營造同志友善的校園與社會氣氛,而不是要把一個人變成同志,也無法透過教育改變任何一個人的性傾向,除非那個人本來就想改變性傾向,或有流動的性傾向。

因此,我常勉勵同志朋友,如果不想出櫃,想要「裝成異性戀」也沒關係,但至少要裝成「直同志」,不要裝成恐同的異性戀,要演,就演得出色一點吧!社會需要更多改變社會、促進友善的力量。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