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

第20期 拉青的小火花







護理,除了護士「小姐」,還可以多性別?!
文/陳停

談到性別,我們第一個會想到什麼?如果我們有機會到學校去上性別課程,我們會怎麼安排內容?回想自己過去的經驗,曾經安排一個學期十幾堂的課程,在排課的過程中時常遭遇掙扎,因為有太多想要跟學生分享的了!想要每個領域都談到,但礙於實際上課堂數,在這之中的取捨就變得相當困難。

在我任職的學校裡有一些性別課程,內容包括:性別差異與性別分工(其實就是在談性別刻板印象,會不會「打破」性別刻板印象?以及如何打破?這就不得而知)、女人身體的故事(月經、陰道與乳房)、傳統的性別觀(男主動女被動、貞節等等)、性別角色、多元性別、性工作者、親密關係暴力、男性研究等等,有些從名稱不太能確定講課內容的就不在討論範圍內,例如:台灣女性運動的發展、家庭制度等等。

因為性別課程在大專院校裡仍屬於少數,再加上學生對於通識課程較不重視,所以每當看到性別課程開課時,我都會期待老師能夠帶給學生啟發,即使是一堂課也希望能讓學生看見性別的重要性。然而,學校裡上性別課的老師就固定幾位,也幾乎每年都會開課,所以課程其實大同小異,甚至有學生從五專上到二技,發現投影片的內容是一樣的。

這不禁讓我感嘆,同時也激發我結合護理與性別的課程發想。如同朋友問起:「護理跟性別有什麼關係?」的確,要能在一個護理學校,讓學生對性別感興趣,就必須讓護理與性別發生關係!首先,課程內容必須與護生息息相關,帶領學生與自身經驗連結、產生共鳴。第二,以護理為專業的學生,學性別到底要幹嘛?因此,須從醫護與性別的議題出發,讓學生知道原來醫療中有許多性別議題。

就像是性別與空間,可帶入醫療環境與就診空間的設計,患者或醫療使用者如何在這個空間行動、這個空間帶給他們什麼樣的感受、空間設計的由來與目的等等,最耳熟能詳的便是婦產科的就診空間了,或者愛滋匿篩醫院的動線設計如何保障患者的隱私與權利,皆是可以探討的議題。其他還有:同性戀從精神疾病中除名的過程、月經污名、衛生棉條過去被限制使用的原因、女同志的就醫經驗、醫護人員的性別敏感度、男醫生女護士的性別角色期待、男護生在護理場域的經驗、玻璃天花板、女性等同於天生的照顧者、職場性騷擾、育嬰假等等,而從這些議題又可以再延伸出去,不僅讓學生的性別視野不再只是「性別刻板印象」與「同志」,也希望這些將來成為護理人員的學生們,能夠保有性別敏感度,應用在日後的醫療場域中,提升女性或是性別弱勢族群的醫療照護品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