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第5期 拉青小火花

開花結果的愛情?
文/陳停(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副秘書長)

最近,一些朋友面臨了感情的轉折期、一些朋友走到了感情轉型的思考期,這引發我對愛情與未來有很多的思考,甚至開始正視「分手是否必要」這個問題。

前兩天收到友人的一封簡訊,內容是說跟友人很要好的大學異性戀班對,在交往七年後因為分隔兩地而分手,友人對於男方的做法不甚諒解,認為對方在逃避,卻也對男方的回應感到無能為力。後來我花了一段時間回覆簡訊,表達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四月我到中部某大學分享浪漫愛的課程,讓我更想聽聽大學生們對感情、對分手的看法,因此決定運用這個題材在演講上。

愛情選邊站

首先,我在黑板上畫了X軸與Y軸,X軸代表「認同與否」、Y軸代表「分手與否」,在我念出情境題之後,邀請同學們依據自己的想法移動到相應的位置,例如:

題目一:兩個人在一起七年了,其中一個人對這段關係感到沒有未來,所以決定分手。

站在認同但不該分手的人,理由是七年的感情就這樣結束有點可惜。

站在認同且應該分手的同學,理由是覺得如果沒有未來,真應該快刀斬亂麻,分手也好,也有人覺得「沒有未來」只是想要分手的藉口,不如就分了吧!

另外有一位同學站在不認同且不該分手,理由是都在一起這麼久了,很多事情可以溝通出解決辦法,不應該輕易放手,倘若討論過後還是沒辦法,就會考慮接受分手。

題目二:兩個人在一起七年了,因為雙方分隔兩地,導致其中一個人對關係感到沒有未來,所以決定分手。

站在認同但不該分手的同學,認為雙方分隔兩地的確會讓感情產生許多變數,如果分開的時間不算長,或許可以討論出適合遠距離的相處模式,繼續在一起。

不認同且不該分手的同學認為,七年的時間不算短,如果只是分隔兩地,距離不是問題,不足以構成分手的理由。也有人認為雙方對彼此有沒有愛才是重點,如果沒有,就算每天都膩在一起也會分手。

認同且應該分手的同學表示,分隔兩地會對感情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脅,並認為「陪伴」在愛情中是很重要的。

不認同但應該分手的同學,覺得如果因為距離這種小事就要分手,這種人不值得繼續在一起!

題目三:兩個人在一起七年了,雙方分隔兩地,一個在美國讀書,一個在台灣工作,男生害怕自己耽誤女生的青春,不願意讓對方一直等下去,所以決定分手。

站在認同且應該分手的同學認為:女生的青春的確是有限,一直讓她等下去不是辦法;男生去美國讀書,回到台灣以後,他的社會歷練跟女生差太多了,很多事情都要重頭開始,女生要等到什麼時候呢?另外也有人覺得現在的情況的確有太多阻礙了,分手何嘗不是一件好事?也許哪天復合了也說不定。

不認同且不該分手的同學覺得男方認為會耽誤女生,這只是單方面的猜測,搞不好女生不覺得被耽誤啊!有人甚至認為「耽誤」真的是最爛的分手理由了!

題目四:如果我是他們的朋友,在了解以上的情形之後,我會勸合還是勸分?

出完這題之後,大家反而不知道要怎麼移動,我覺得很有趣。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們想知道雙方是否還愛對方!我說我只接收到他們雙方「不是沒有感覺」的訊息。同學們表示如果沒有愛的話就不用多說了!投資報酬率太低不值得啦!大部分的人不管身為男生朋友或女生朋友都勸分,覺得既然想分開,就不要勉強在一起;也有人希望女生多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不要為不值得的人付出。

在愛情中,你/妳重視什麼?

在體驗活動的過程中,我發現同學們很在意「感覺」或「愛意」,對他們而言「愛」是構成一段關係的最重要因素!倘若今天我明確表示雙方都還有濃烈愛意,那麼結果會不會一面倒地堅持不要分手呢?不過顯然在決定分手或繼續,不能光從有沒有愛來判定,畢竟我們是活在社會當中,現實裡就是有這麼多考驗,「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的誓言恐怕只能在電視劇裡感動罷了。

再者,我發現有些同學很在意「溝通」、「協調」這件事,我想這是一個能不能維繫關係的重要關鍵。當面臨困境時,溝通是必要的,如果像情境題當中的男方只是為了不願耽誤女方的青春而分手,那豈不是把自己想得太偉大了一點?好像事事都為女方設想,犧牲小我沒關係,但實際上只是對自己沒把握、對女方沒把握、對這段感情沒把握吧!因為無法預測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只好先放開對方、也放過自己。

正如同學們提到過的,「耽誤」只是單方面的想法,如果雙方有過協調,還會再用耽誤這個詞嗎?為什麼不能是覺得分開對彼此都好而協議分手呢?不過在我接收到的訊息裡頭,女方的聲音無從得知。

除此之外,男生認為女生的青春有限、不想讓對方一直等的說法,不僅讓我無法認同,也不禁思索原來這個年代的人,想法仍是這麼八股。感情是雙方的事情,「不想讓對方等待」這句話,男方怎麼好像置身事外了?難道自己就不用等?原來女人的青春就是用來等待愛情的?男生的青春用來打拚事業,愈老愈值錢,所以不要緊?然而,在關係中,不管是誰在「等待」對方歸來,以及對方「等待」歸去的期間,青春沒有一刻不在流逝;不僅是男人,女人的青春也可以揮灑在追求事業以及自我實現的!況且,若真的不想讓雙方等待、不想沒有「未來」(這個未來因人而異),那麼結婚何嘗不是一種選擇?怎麼會選擇分手?這時候擔心青春消逝、不願對方等待的說詞,怎麼聽起來愈來愈像藉口了?

一起進墳墓才是真愛?

從友人的簡訊以及體驗活動中,我了解到人們還是很執著於開花結果的感情。有的人認為這棵植物無法結果,就不應該再繼續施肥,是時候找下一棵了。但也有人遇到無法順利開花的植物,就使用各種方法、改變種植方式、改變日照方位、改變澆水施肥的方式和時間等,無所不用其極地也要開出一小片花瓣,很少有人選擇直接放棄、不種了。為什麼?可能會被親朋好友唸啊罵的:半途而廢、過了這個村哪還有那個店、你/妳根本就心不在此吧、一朵花沒種成又種下一種……等。那什麼時候才能種到一半不繼續種?也許要等到自己真的不想種花了、哪天盆栽不小心從陽台掉下去、颱風把植物給摧毀或這棵植物對人體有害時,有正當理由說bye bye吧?

回到最開始的提問,為什麼相愛的人一定要在一起才表示相愛呢?分手為什麼會被視為天大的事呢?何不把分手看得輕一些、或把感情看得堅強一點?如果相愛卻不適合,我想,分開僅是用另一種方式存在,用另一種方式在愛吧。拋開開花結果的成見,就算不留下什麼也無所謂,就算留下了什麼也都珍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