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晧安
「我們真是有緣啊!」
記得國小、國中有這麼一段時候,總有人喜歡寫「緣」這個字,還把最後一筆劃畫得長長的,有的人寫在鉛筆盒,有的人寫在書本上,有的人刻在桌子上。究竟這個「緣」是什麼意思啊?
「緣」字是描繪衣服由很細的絲的構成,而在翻譯佛典的時候,這個「緣」通常是「機會、條件」的意思,怎麼說呢?
我們好有「緣」,就是「我們好很有機會常常遇到」。當一件事無法完成,有時候我們會自我安慰:「緣份」不夠啦!意思即機會不足、條件不夠。
緣就好像一條條的細絲,交織著,很多事情要完成,就需要各種條件的組合與匯聚才有辦法完成。
以最近好性會舉辦「同志家暴與性侵害研討會」,需要哪些緣呢?當初是一個好人團志工在一次電影座談上,提及同志伴侶遇到家庭暴力的問題,突然讓我意識到,臺灣現在婦女福利資源上,大部分都投注在家暴這一塊上,但同志能獲得的資源卻非常少,並不是女同志之間沒有家暴的問題,而是被忽略了。這位志工朋友遭遇這件事是一個緣,電影座談是個緣,一個開放的、分享、支持的氣氛是個緣,她願意分享這件事是個緣,好性會工作人員能感受身受是個緣,我們願意為這件事多付出一些是個緣,社福資源看重家暴是個緣,當然,整個臺灣社會歷史脈絡,為何願意重視家暴議題也需要很多的緣。後來,工作人員討論方案、送出補助申請,也有許多人願意座談、在行政上提供幫忙,也有許多人對這個議題感興趣,願意一同討論與分享,每一個部分都是不同的「緣」。
因此,在些緣交錯在一起,織成了一張密密麻麻的網,各種條件的聚合,就是「緣聚」,但很重要的,得有人「想要辦這個活動、願意辦這個活動」,這就是「緣起」,當活動舉辦完,人們散去,完成活動成果,各種條件不在了,就是「緣滅」。
緣是各種條件組合而成的網絡,也有緣起、緣聚、緣滅的過程。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等待緣份似乎有點消極?我們生活中,想要成就許多事情,的確需要「緣份」,更需要「創造緣」、「把握緣」,其實中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緣」,很多的條件、機會在我們眼前,只是我們有沒有去珍惜這些故事,有沒有去看見許多人相同的需要,我們應當努力成為將這些條件聚合的主體,一張「緣網」,不可少的,讓我們自己成為一項任務的開頭,才有「緣起」,才有後面的過程。
就好像最近政大教授請走出埃及進班宣講,其實這件事他一直在做。只是有了去年真愛聯盟事件的緣,有好性會培養校園性別社團的緣,有中正、東海大學社團與真愛勢力對抗、早先打頭陣的緣,讓政大學生更有意識地集結的緣,才有後續一連串的關注與討論。
談緣的積極面,即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變化出一張張的網」,促成各種條件,才能讓整個社會對青少年、性別議題更有敏感度。
「緣」字是描繪衣服由很細的絲的構成,而在翻譯佛典的時候,這個「緣」通常是「機會、條件」的意思,怎麼說呢?
我們好有「緣」,就是「我們好很有機會常常遇到」。當一件事無法完成,有時候我們會自我安慰:「緣份」不夠啦!意思即機會不足、條件不夠。
緣就好像一條條的細絲,交織著,很多事情要完成,就需要各種條件的組合與匯聚才有辦法完成。
以最近好性會舉辦「同志家暴與性侵害研討會」,需要哪些緣呢?當初是一個好人團志工在一次電影座談上,提及同志伴侶遇到家庭暴力的問題,突然讓我意識到,臺灣現在婦女福利資源上,大部分都投注在家暴這一塊上,但同志能獲得的資源卻非常少,並不是女同志之間沒有家暴的問題,而是被忽略了。這位志工朋友遭遇這件事是一個緣,電影座談是個緣,一個開放的、分享、支持的氣氛是個緣,她願意分享這件事是個緣,好性會工作人員能感受身受是個緣,我們願意為這件事多付出一些是個緣,社福資源看重家暴是個緣,當然,整個臺灣社會歷史脈絡,為何願意重視家暴議題也需要很多的緣。後來,工作人員討論方案、送出補助申請,也有許多人願意座談、在行政上提供幫忙,也有許多人對這個議題感興趣,願意一同討論與分享,每一個部分都是不同的「緣」。
因此,在些緣交錯在一起,織成了一張密密麻麻的網,各種條件的聚合,就是「緣聚」,但很重要的,得有人「想要辦這個活動、願意辦這個活動」,這就是「緣起」,當活動舉辦完,人們散去,完成活動成果,各種條件不在了,就是「緣滅」。
緣是各種條件組合而成的網絡,也有緣起、緣聚、緣滅的過程。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等待緣份似乎有點消極?我們生活中,想要成就許多事情,的確需要「緣份」,更需要「創造緣」、「把握緣」,其實中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緣」,很多的條件、機會在我們眼前,只是我們有沒有去珍惜這些故事,有沒有去看見許多人相同的需要,我們應當努力成為將這些條件聚合的主體,一張「緣網」,不可少的,讓我們自己成為一項任務的開頭,才有「緣起」,才有後面的過程。
就好像最近政大教授請走出埃及進班宣講,其實這件事他一直在做。只是有了去年真愛聯盟事件的緣,有好性會培養校園性別社團的緣,有中正、東海大學社團與真愛勢力對抗、早先打頭陣的緣,讓政大學生更有意識地集結的緣,才有後續一連串的關注與討論。
談緣的積極面,即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變化出一張張的網」,促成各種條件,才能讓整個社會對青少年、性別議題更有敏感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