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性別大補帖:真懂假懂還裝懂


■王晧安

我發現生活中無論是朋友間、工作上的談話,常會有一些「小對話」,讓人體會到對方很想理解我想表達的話,但好像又不這麼精準時,有點尷尬。

「我想你應該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事吧!」

「你真的做得到嗎?」

「你應該很生氣吧!」

究竟講這些話,真能夠反應對方感受與想法?表達對彼此的理解?或有時候,會不會也成為一種不正確的理解?錯誤的同理?甚至引導對方進入自己想討論的面向與話題?

其實有時候,沒有在意接受、不接受的問題,沒有在意做不做得到,想不想要的問題,沒有生氣,但好像在對方這樣說之說,我是不是應該生氣一下?但要回應這些話嗎?還是忽略過去就好了?

當我讀到多元文化諮商、女性主義治療時,強調我們不應當以優勢的文化為中心,不應當以男性或異性戀為中心來看世界,嘗試用不同性別、不同位置、不同文化的視野來理解其他人,重新理解現在面臨的問題相當重要,強調去中心、重新架框的方法與概念。

的確,有時候我們很容易以自己的想法為中心,以為別人也是這樣,忽略我們雖然相處在同一個世界,卻因為各自家庭、社區文化的不同,個人面對與反應問題的模式不同,經歷與感受的世界也可能因此不同。

想要為別人著想,卻依然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世界為中心,導致「明明就是自己的理解與想法,卻常常說是對方這樣想、這樣感受」。看起來想要站在對方的位子與立場想,表達出來的雖不致於天差地遠,但仍難感受對方當下的感受。

這種把「自己所想的,套在對方身上」的心理歷程,在精神分析防衛機制的用語上,稱為「投射」。把想說的話,套在「你」身上來說,好像比較有伴?看起來要理解對方,事實上只是想表達自己看到、詮釋的世界。

像是有的人會說:「你們學性別的不就是談性別角色、性別刻板印象嗎?」、「性別平等就是要為女性爭權利不是嗎?」很多人都用自己過去經驗的、有限所知的去認為「性別」是怎麼一回事,事實上,個人的理解與事實上行動與執行的是有落差的,究竟是不是真的想知道對方學性別是在學什麼,爭取性別平等是在關注什麼,其實不是這個說話的人所在意的。

看似想對話,總之,就是說自己想說的而已。

我們難免會如此,如何才能夠「更貼近」對方的處境,感受與體會對方的位置,真的很需要練習,才不會搞不清楚狀況。

首先,得先打開「我」的框框,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在怎樣的性別經驗、社會經濟階級、家庭、社區與宗教文化下長大的?我習慣怎麼認知與經驗這個世界。先了解自已,才能知道自己各種「中心」的存在。

然後,理解不同的個人,都是在不同性別經驗、階級、文化下成長,這些背景又會如何影響個人在經驗事件過程的想法感受。如此,較能避免「錯誤的同理」與「一廂情願地自以為」,嘗試使用新的理解來認識這個世界。

最後,嘗試在生活中各個面向同理不同的人、生命個體,與生命歷程。不只是關心人,更關心環境共依存的生命,以及其發展過程與不同面向。

有時結合多元文化與女性主義,挑戰生活中小小的問題,嘗試打開自己小小的視野,也頂踏實的!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