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第25期 性別無敵好青春







12年國教不能只改半套──國中學生適性輔導的挑戰(中)
文/王振圍

國中教育不改,生涯刻板永在
我認為12年國教目前的關鍵,在國中生涯輔導、適性輔導是否能真正落實。雖然現在課程綱要將「生涯發展」融入各科教學,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除了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輔導活動教師重視之外,其他科教師基本上仍未改變教學內容。因此,國民教育適性輔導能成功嗎?令人非常憂心!

2012年底,國三學生來找我這位輔導老師作生涯諮詢,她/他們想要讀高職。女生想要學美容美髮,男生想學電子餐飲,仔細再談,發現她/他們這些領域的內容都沒嘗試過,「直覺」自己做這行應該不錯。進一步聊,又發現男生容易跳過商業、設計、家政科,女生容易忽略機械、土木、農業科,學生說不上為什麼不選擇這些類群,直接搖頭。我很好奇是什麼影響學生選擇職業類科時,這樣地性別刻板?

學生想要選擇工業類科,但生活科技盡學一堆理論概念,每週只有一節課45分鐘,不再像古早的工藝課,什麼都可以讓學生摸一摸、試一試,學學木工、學學金工、學學電工,製圖、畫圖這些操作課已經很少見。學生想要選擇家政或餐飲類科,但是家政課相同只有45分鐘,趕趕趕,這東西也做不完,那東西也縫不完,稍微複雜的烹飪也無法學習。如果國中學生讀到特色班級更慘了,像是音樂班、體育班、舞蹈這裡少一節童軍,那裡少一節家政,生活實用課程東缺西少,生涯更是茫呀茫!

國中許多學校依然充斥著「配課」現象,藝能科配給國文、英語、數學這些大部分學生難以提起興趣的科目。更不幸的是,與技職相關的科目,學校常以「少子化」作為理由,未能聘足各科合格師資。如果學生都遇上「配課」,家政拿來上英文,地球科學拿來上理化,生活科技上國文,童軍拿來上歷史,輔導拿來上數學,那還談什麼「教學正常化」?完全是天方夜譚,老師不會教只好瞎上,或上自己擅長的本科,老師痛苦、學生也痛苦!學生能不能上到「本科教師」可說是「各憑運氣」,更別談什麼生涯試探!老師能不能教到擅長科目,也只能各請神佛顯顯神通。

許多學生早就在國中一年級(七年級),甚至國小中年級、高年級已經跟不上英語、數學的學習,在學校又盡是一堆聽不懂的英語、數學,如何幫助學生「適性發展」?

幾乎都從高中升大學體系畢業的老師,常只會勉勵學生讀高中,對高職一竅不通。搞不清楚電子、電機、資訊、資工有什麼不同,跟學生說:「你喜歡玩電腦就選擇這些!」搞不清楚烘焙科、食品科、餐飲管理科、餐飲技術科學習內容有什麼不同,跟學生:「你喜歡做吃的就選這些!」完全誤人子弟!害人不淺!乖學生聽了老師的建議,上了高職後悔萬千,當初幹嘛不自己弄懂?誤信老師的話,又很難轉換跑道!

許多國中學生沒有機會接觸技職教育,怎麼能夠適性發展,選擇所愛?沒有試探,沒有嘗試,怎麼知道自己愛什麼?那不又得靠著老師、家長,以及從社會環境、大眾媒體提供的刻板印象來選擇?只能從自己極有限的生活經驗來選擇。

增加生涯體驗學習
沒有生涯試探課程,我們如何期許學生認識各種職業類科?就算有再彈性、多元、減少考試壓力的入學管道也是枉然!學生如何在其中發現自己所能?自己所愛?無法從多元試探中,發現與了解自我,如何能突破生涯的性別刻板?

學校也許會安排生涯試探課程,有的安排全校演講,在看不清楚講師、看不清楚螢幕、麥克風聲音無法清楚傳達給每一個人、難以團體互動的大場地聽生涯演講,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這樣的生涯課程,至多是「科系簡介」,缺乏體驗性的探索,單向聽講不應當作生涯試探的一部分。

學校有時會與高中職合作「生涯實察活動」,讓國中學生可以到高中職、科技大學走一走,認識技職體系的學習內容、學習環境,卻只有少數學生可以參加。16個職業類群,常常國中三年只碰得到幾個,接觸不到的只能說無緣。好不容易到了高職進行職涯體驗,但有時候動手做的內容,卻可能跟實際高職學習的內容有很大落差。其實光是讓學生走到各個實習工廠、實際操作的教室,讓國中生看看高職學生正在操作的樣子,也讓高職學生跟國中學弟妹們介紹一下他們都學些什麼,就能給國中學生很多幫助,不會只是「聽」跟「表面」的了解。

國中學生需要的是更全面、更多元、更確實的體驗,需要從教學正常化做起,生涯體驗活動的經費需要更精確的運用,不能只是聽聽講座,為了消化預算而辦活動。需要結合各學校資源統合辦理,讓國中學生有機會充分參觀、體驗,才能照顧到大部分往高職或綜合高中升學的學生。(未完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