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女成男
文/王晧安
在覺青性創刊號的哈佛專欄中,我曾與大家分享過維摩詰經裡舍利弗與天女「何以不轉女身」的故事。
近來在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信件群組裡,有老師問到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捨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藥師佛在發成佛的願時,第8個願望,就是希望在成佛的時候,如果女人因為各種因為是「女人」而遭受的種種痛苦,而感到逼迫煩惱,生出厭離人世,想捨除女性的生理身體,在聽聞我藥師佛的名字之後,一切都能「轉女成男」,具足菩薩圓滿的相貌,甚至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這段經文有性別歧視嗎?
是的,有些經典會有性別歧視的問題,而有些沒有。那是佛陀有歧視的問題嗎?或是為了因應當時文化而說的內容?或是在集結經典的過程出現性別歧視的經文?
我讀藥師經也曾經有這樣的疑惑。佛教經典有幾個主要的性別問題:
一、佛陀說法不同時期的經典內容,的確也呈現:「(早期)只有男性可以覺悟→(中間)女性轉為男身可以覺悟→(後期)覺悟不分性別」現象。目前較普遍為佛子接受的說話是,當時佛陀為了應當時的文化情形,減少對佛法的排斥,漸次依序地讓修行人接受「自性平等」的價值。
二、佛陀入涅後,第一次經典集結時,男出家眾摒除了女出家眾的參與,因此,部分經典會有以男性為中心的問題
相關佛教經典中,性別觀點演變及經典集結性別歧視的問題,可參考釋昭慧法師相關著述。
回到藥師經本文與當時代的脈絡,藥師經內容極為慈悲,會希望讓貧窮階級的人,變得富裕,希望讓無衣食的有衣食,無醫藥的有醫藥,受刑罰的人能得解脫(現在會讓我想到廢除死刑的議題),目的都在引導人「自我覺醒,同時利益他人」。
當時代對於女性歧視甚深,甚至至今印度對女性的歧視仍深。因此,的確有女眾不想要繼續成為女眾,因此希望像男人一樣,在任何對女性性別歧視嚴重的地方,都會有相同的情形。對於許多女性來說,這是個重要的解脫經典,因為可以透過藥師佛的願,來遠離因為「身為女性」而遭受的任何不舒服的感覺、對待。
在了解藥師佛的精神後,我比較認為是本經中是將「男性」、「女性」作為一種隱喻,就像是女性主義不只是關心「女性」而已。而是將「女性」隱喻為社會上的弱勢、權力位階較低者,因為身份、生理條件而遭受各種痛苦的人,藥師佛會協助我們離開這些痛苦。
佛教經典是教人都要「厭離身體」,不要執著身體,追求身心靈的超越,要生「厭離心」,才不會太過執著與留戀現在的「色身」,在修行過程中能勇猛地生出成菩薩、成佛的「菩提心」。因此,經典原意不是說「女身是需要被厭離的」,也不是只有幫助「想要厭離女身」的人,無論何種性別都要厭離身體。
至於「丈夫相」,我認為是翻譯得很不好的問題,有些說法者甚至說「丈夫相」是「男子相」,這是很有問題的說法,在經典翻譯上,男子就會說是男子,不會刻說是「丈夫」,丈夫相指的是「大菩薩相、大人相、圓滿相」。
不過,我想對於想變性的人來說,直接就經典字面來讀,也很有意思!是不是意味著,原本是「女身」,想變性轉成「男身」的人是一大福音?意味著聽聞藥師佛的名號之後,就可以變性成功!真是太棒了!那要多鼓勵想變性者,來多讀藥師經,學習藥師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