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是一切修行的基礎
文/王晧安
在佛教的各種修行方法中,無論是禪修的靜禪(立禪、禪坐、臥禪)、動禪(行禪、出陂禪、說話禪、禮佛、瑜珈……),還是密法的持咒、淨土的念佛,或是平日的聽經、聽開示、讀經聞法,只要能專注投入,都能引導個人「覺性」的提昇。所謂的覺醒,就是讓自己的敏感度變得更好,讓自己日常生活觀察自我、他人、環境的能力提昇,讓自己的專注力能提昇,同時間,自己身心也會越來越放鬆。
其實,只有專注地修習任何一種佛陀教導的修行方法,只管方法,不管妄念,知道自己在練習方法,清清楚楚的練習方法,自然而然,就會變得越來越放鬆,身心會變得輕鬆,突然覺得世界變得光明,身心都會覺得很舒服。只要聽聞佛法的時候,就是放鬆、專注、清楚地聽聞佛法,只要禪修的時候,讓自己放鬆、專注、清楚地禪修,念佛持咒時,就讓自己放鬆、專注、清楚地念佛持咒,直到方法熟練,呼吸自然就會變得緩慢、均勻,身體僵硬、緊張的地方,自然會變得鬆軟、不用力,便能體會到經典中所說的「法喜輕安」,對方法也會更有信心。
但如果平日生活壓力大,情緒變化多的人,要能用上方法並不容易,況且是持續不斷地用方法。那不妨先單純地練習「放鬆」,從頭皮、額頭、臉、後腦勺、脖子、肩膀、胸、小腹、上手臂、下手臂、手腕、手掌、手指、背、腰、髖臀、大腿、小腿、腳踝、腳掌腳背、腳趾、全身,進行放鬆掃描,感覺不同的身體部位,自然就會放鬆。如果無法進行放鬆掃描的,不妨嘗試把那個部位先收縮、縮緊,再放鬆,可以讓自己的身體一步步地知道什麼是放鬆,而學會「感覺」,然後「放鬆」。
夠放鬆了,自然能專注,搭配上學習的修行方法,自然能觀察得清楚,足夠清楚專注之後,身體又會進一步再放鬆,如此讓身體在一個朝向清淨的循環不斷進行下去,便能讓身心休息,但神智又清晰,省力、不費力,輕輕鬆鬆。
其實佛教的修行方法很簡單,就是清楚、放鬆、專注用方法,但往往一般人容易誤解佛教修行很複雜困難,或嘗試修行的人貪著各種幻相、舒服的感覺,沒有正確修行的觀念。事實上,老老實實放鬆,老老實實用方法,日常生活中常常讓自己保持放鬆,自然處理事情效率高,與人互動也容易掌控自己的情緒,自然能成為自己身心的主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